第136章(第2/3頁)

結果皇上把這位定給了老十。

雖然她承認兩人的性子差不多,比跟老九合適,但對比一下董鄂氏,她沒法不讓自己多想。

貴妃看出宜妃的意思,放下杯子笑道:“你啊,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覺得那個董鄂氏也不錯。老九也是皇上的兒子,同樣的錯誤皇上怎麽會犯兩次?”

彭春跟董鄂七十是堂兄弟不假,兩人的父親並不是特別的和睦,父輩不和連帶著小輩的關系也不是特別親密。彭春的兩個女兒都跟六阿哥糾纏,嫡福晉側福晉來回換,七十還因此跟彭春吵了一架,兩人不歡而散。

據說就因為彭春的不作為讓董鄂氏一族的姑娘嫁人艱難,七十為了女兒都求到皇上面前去了。他家的姑娘規矩應該是沒問題的。

宜妃嘆氣,她攤手,“道理我也懂,撇開彭春,這董鄂氏規矩禮儀確實沒得挑。就是老九那,唉”老九聽到董鄂氏三個字就煩,還有太後那邊,對董鄂氏一族都沒有好感。人家姑娘並沒有做錯什麽,為此不被上邊待見,她也覺得挺冤枉。所以,如非必要她真不想看這姑娘走進這個泥窩。

石榴放下手裏的紅棗茶,拿帕子擦擦嘴,“娘娘心善,這董鄂氏若是嫁過來那也是她的福氣。九弟只是沒跟董鄂氏相處,我猜若是他們相處一段時日,九弟肯定會喜歡上董鄂氏的。”

別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這位董鄂氏可不簡單,誰會想到堂堂董鄂家的姑娘居然敢拋頭露面做生意呢。

要說董鄂氏做生意,那還要從當年六阿哥犯下的事兒說起。皇上雖然饒恕了董鄂氏一族,只處置了彭春一家,但整個董鄂氏一族並不是沒有影響的,罰俸的罰俸,丟官的丟官,尤其是跟在彭春屁股後面的,基本都丟了命。

彭春沒了,一些人心裏不順覺得自家真是倒黴碰到這樣的一個族人,彭春他們不能怎麽樣,就把七十當成了出氣筒。

董鄂七十這人倒是不錯,至少事情看的明白,處理的也清楚。

他並沒有一味地跟那群人爭吵,而是先給他們講道理。若說被彭春連累,肯定是他家被連累的最狠。他給那些人講明了自己的難處,告訴他們冤有頭債有主,若人人都跟他們一樣,日後出點事都找近枝的麻煩,幹脆就別要兄弟了。

幾句話說的對方面紅耳赤。隨後他又說知道他們是真的艱難,他願意以自家的名義資助。

注意,是以自家的名義,跟彭春沒關系。

董鄂七十的這個做法讓石榴很是贊賞,就是他的這個決定,幾年下來,董鄂氏一族雖不敢說為他馬首是瞻,但有一個算一個跟他家的關系都比較和善。

他家也是被罰了不少銀子的,自家生活都困難,怎麽還能拿銀子去接濟族人。董鄂七十的夫人為此沒少跟他吵架,等後來得知他這麽做緣由,也不吵了。

董鄂氏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打理她額娘的嫁妝鋪子,賺錢的。

如今董鄂家明面上依舊清貧,日子過的不好不壞,實際上只嫁妝銀子這位董鄂姑娘就給自己攢了十萬兩。

董鄂氏很有做生意的天賦,她自己都是幹這個的,肯定不會看不起九阿哥。所以她才會說兩人很合適。

她猜汗阿瑪定下董鄂氏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董鄂氏自認為做的隱秘,可汗阿瑪只要有心,又怎麽會查不出來。

本來她是打算把這件事跟九弟說說的,是太子,他想看九弟的笑話,這才攔下她。

好吧,她承認,其實她自己也有些好奇,等九弟知道這事兒會是什麽表情,所以就同意了太子的話。

屋裏幾個人說著董鄂氏,翊坤宮花園子裏差不多也進行著同樣的話。她們到沒有明目張膽的說別人壞話,只是無形之中把董鄂氏晾在一邊。

董鄂家這次除了董鄂七十的嫡女之外,還有一位庶出也是今年的秀女,族裏另一外堂兄弟家的嫡女,三位董鄂氏坐在一張桌子前。

董鄂七十的嫡女名喚淩薇,她仿佛並沒有受到影響,依舊氣定神閑的坐在那裏。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坐立不安的庶妹淩晗和憤憤不平的婉如。

“她們這是什麽意思,六福晉還在呢,一個個的瞧不起誰。就算不看在六福晉的面子上,這裏可是宜妃娘娘的翊坤宮,我是沒指望了,你可是很有可能被選為九福晉的。哼,狗眼看人低的東西。”婉如前面和後面的話說的聲音都比較低,就中間那句‘你可能被選為九福晉’聲音最大,引的眾人側目。

婉如的祖父是彭春父親的庶弟,以前經常跟在彭春身後。就連名字也是順著那邊取的。她的阿瑪是標準的墻頭草,彭春犯事的時候落井下石,因此保住了他的官位。

淩薇擡頭看了她一眼,借著喝茶的功夫掩飾嘴角的嘲弄。當初也不知道是誰落井下石,如今居然也好意思提六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