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乏力(第2/2頁)

這讓他不由自主的停下腳來,“怎麽說?”

馮一平坐起來,接過金翎手中的熱水,“要想房價未來不成為壓在所有人身上的一座大山,要想讓房地產不會讓我們整個社會騎虎難下,我們可能要做到像新加坡那樣的程度,就是讓保障房體系,覆蓋超過80%的居民。”

“剩下的百分之十幾的人,才通過市價購買別墅等商品房。”

“這……”老馬馬上搖頭,“這不可能!”

讓80%的人享受低於市價的保障房,怎麽可能?

因為馮一平對房地產的關注,他最近對這方面也有一些了解。

在上世紀末我們啟動房改時起,效仿的正是新加坡,當時提出了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和以經濟適用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體系,最低收入家庭可承租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可購買經濟適用住房,高收入家庭以市場價購租商品住房……

但尤其是最近幾年,哪兒還能看到經適房的蹤影?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全部是用來建設商品房好嗎?

“是啊,”馮一平點頭,“要杜絕高房價,重點不是在上頭,而是在下面的各地政府。”

“但在財政分權和標尺競爭的央地關系下,擁抱土地財政,是重基本建設、輕公共服務的地方政府最為理性和現實,以及最為輕松的選擇。”

“只要我們不能做到像新加坡那樣,把土地出讓金脫離現政府的支配,隔絕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我們便很難杜絕房價的上漲。”

後來有些人說,什麽“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那其實依然是有些自視甚高的牢騷。

三四線城市就始終是你想回就回,能輕松容身的大後方嗎?

天真!

到後來,隨便哪一個地級市,房價不是至少上萬?

工作機會少,衣食行的成本可能還高,關鍵是服務更差。

三四線城市中心區的上萬一兩萬,還是一線城市郊區的三四萬,你會選哪一個?

“教育、醫療等讓不少家庭負擔重的方面不說,既然我們所有的土地都全是國有,那麽國家便應該天然的負有為我們解決居者有其屋的責任。”馮一平小小的發了一句牢騷。

房價這麽高,真的只是因為地少?大錯特錯?

還是拿新加坡來說,它國土面積,只有不到我們首都的5%,但人口總數,卻比我們首都的四分之一還要多。

人口密度遠超過了我們的北上廣深,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但以如此低的人均占地面積,那邊依然為超過80%的國民提供了能輕松負擔的住宅,而且是價廉質不低。

老馬只能安慰他,“我相信,你的努力,一定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