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坦誠”的交流(第2/3頁)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話,在什麽時候都不過時。”

“另外,”他拿起杯子喝了口熱茶,“對局勢分析得還不錯,但用錯了場合。”

“我如果沒有猜錯,剛才的那些,你在和其它領導匯報的時候,也談起過吧。”

“但那些離五裏坳有些遠,五裏坳,需要的是沉下心來做實事的負責人。”

“馮總,我也就直說了,”蘇明峰毫不示弱,“你對五裏坳的一些規劃,也很不切實際。”

馮一平剛才說的,都對。

他在會議上的那番話,確實是在和省領導談話時說過,並且獲得了相關領導高度肯定的一番話。

他在會上說出那些,未嘗沒有炫一炫技的意思,尤其是馮一平就坐在台下的情況下。

但是,他真沒想到,原本覺得交流得還不錯的馮一平,竟然就此發作,在那樣的場合,當著那麽多人的面,那麽不給面子。

“是,我還沒有花多少時間到下面去調研,但只要看看其它地區發展的一些經驗,我就知道,在你的影響下,五裏坳的一些規劃,很美好,很理想,但卻非常不現實。”

既然馮一平如此不給面子,他也懶得掩飾。

“從我們國家所有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來看,在發展的過程中,把所有的財力物力人力等優勢資源,集中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做法。”

“但你看看五裏坳,本來底子就薄,現在居然敢把資源這麽分散。”

“是,目前看起來,發展是還不錯,但那完全是由於你大力投資的帶動,但我們都知道,你不可能這麽一直投資下去,因為,你不可能一直找到那麽多的優質項目。”

“到那時,你覺得,五裏坳還會像現在這麽高速發展嗎?”

“五裏坳目前高速發展最大的隱憂,就是發展後勁不足。”

“總設計師的另一句話,不知道你有沒有印象,‘我們的步子小了,那就相當於是在退步,’”

“等到五裏坳退步的時候,你覺得,我們還能像今天一樣,吸引這麽多人來投資嗎?”

“我想那個時候,大家只會爭相撤資。”

他也拿起茶杯喝了一杯茶。

“五裏坳為什麽會選擇現在的發展模式,我建議你好好看看省裏相關的文件,這是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探索。”馮一平說。

“我可以大概給你簡單說一下原因,我們並非沒有汲取發達地區發展的經驗,恰恰相反,五裏坳目前的發展模式,正是借鑒了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並且規避了他們教訓,而采取的一條道路。”

“你如果不單單只看國內那些大城市市中心的繁華,你大概就能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在城市發展初期,那些位於市中心的企業,目前正在一步步外移。”

“越來越多的地方,鼓勵在中心區周邊,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特色經濟。”

“相信你到沿海的很多地方,都能聽到很多這樣的稱謂,汽配之鄉、模具之鄉、拉鏈之鄉、文具之鄉……”

“有沒有很熟悉?”

“是不是聽到鎮政府的人說起過,我們下面的一些村子,也有這樣的趨勢?”

“過上幾年,可能梅家塆就是掛面之鄉,馮家沖就是腌菜之鄉、黃家鋪就是藤椅之鄉、雷家灣就是機加工之鄉、陳家嶺就是五金之鄉、三河口就是包裝之鄉、二道橋就是電商之鄉……”

“這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現狀,是不是有些殊途同歸?”

“我們是不是更好的兼顧了中心區和周邊的同步發展?”

“而我們的城市中心區,還並不會像沿海那些城市一樣,不但擁擠無度,地價房價更是高到離譜。”

“……你確實說得對,我確實不可能總會找到很多優質項目來投資,以拉動五裏坳的發展。”

“但你既然眼界這麽開闊,你有沒有考慮過另外一個問題?”

“你覺得,沿海地區繼續這麽發展下去,因為持續高漲的地價以及人力成本,屆時,我們會不會走其它發達國家過去所做的那樣,把很多工廠內遷?”

“你覺得,到時五裏坳有沒有能力吸引到一些優質的企業?”

那簡直是不言而喻的。

“……其它的,我想你多下去走走看看,多看看以往的一些文件就清楚,我……”

“馮總。”蘇明峰又被馮一平這番話說得有些懵。

原來自己想到的一些問題,他又都有了考慮,而且眼界比自己還要開闊,因此早就有了相應的規劃。

這讓他感覺有些無力,但他卻不想就此放棄。

他決定用具體的事例,來指出馮一平設想中的疏漏和不切實際的地方。

“和大家息息相關的教育和醫療方面,你覺得,那些不住在鎮裏的居民,能享受到鎮裏的居民一樣的待遇嗎?”

馮一平笑著搖頭,“蘇縣長,你下去走走看看就會知道,下面村裏的學前機構和小學,是不是會比鎮裏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