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吃米粒(第2/2頁)

兩首憫農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或許這些都不能稱作優秀詩歌作品的特征,論文學地位,憫農也只能是泛泛而已,但因為寫到了老百姓心坎裏,所以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因為他寫盡了歷史長河中最底層老百姓的苦難遭遇。

當然,因為現在的社會環境,即便是鋤禾,也很難讓這些蜜罐裏長大的人有所感觸,所以還要配合封寒的行為藝術食用。

當看到封寒吃下那一顆從餐桌上撿起的米粒,此時的封寒仿佛身披聖光,變得更加高大!英俊!完美!

原本那些從來沒有把幾粒米,個把饅頭當回事兒的高中生,此時只覺格外的慚愧,同樣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學,為什麽做人的差距就這麽大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有的人默默地把準備扔掉的半個饅頭拿起,塞進嘴裏,有的人在刷碗之前,認真地吃掉了碗上的米粒,還有個男生,把雞腿骨頭唰了一遍又一遍,只為不浪費一絲雞肉!

其實感觸最深的應該是李逸陽,他父母就是農民,封寒詩中所寫,他是親身見過並經歷過的,但是他對封寒喜歡不起來,反而更加厭惡!

他不過是站在高處以聖人之姿俯視農民,憐憫這些農民而已,這樣的詩該取個什麽名字呢,不如就叫憫農吧!

封寒睜開眼睛,表演到這差不多可以收了,“這是我剛剛有感而發,寫的一首絕句,叫做憫農,不漂亮的記者阿姨,還有漂亮的不像話的路人姐姐,請評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