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章 問題少女

很早很早以前,蔡美紋還在上初中的時候,家裏曾經養過一條小狗,不是她想養的,只是有一天放學回家之後,看見屋裏多了一條小狗,父母解釋說是她姨家的狗,因為搬新家到六樓,每天爬樓梯遛狗太累,所以不想養了,過來問他們要不要養,不養的話就送到農村去了。

父母見這條小狗怪伶俐的,而且也本著不花錢的買賣不要白不要的心理,就把它留下來,反正她姨說狗很好養,喂點兒剩飯就能養活,還能幫著看家。

那時,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寵物行業還不存在,大家養寵物都是瞎養,缺乏相關的知識,更缺乏了解相關知識的渠道,不像現在上網一搜什麽都知道了……而且那時大部分人的經濟並不寬裕,連喂貓都是拿剩飯喂,何況是狗。

那時的蔡美紋……大概是處於青春期、叛逆期吧,反叛意識很強,覺得父母不順眼、覺得老師不順眼,整天跟幾個閨蜜死黨廝混在一起,染發、抽煙、塗口紅、穿耳釘、逃課、講臟話……十足一個問題少女。

無論是小芹菜還是張子安,包括現在所有認識蔡美紋的人,絕對不可能想象得到她那時的樣子,就連她自己有時候夢見那時的自己,醒來後也會懷疑那個陌生的少女到底是誰?自己是不是被狐狸精或者黃大仙附過身?

其實這也很正常,人的性格是會變的,或者說人本來就擁有多種性格,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側重於表現其中一種,很多人在現實中與網絡上的性格不就是迥異嗎?

總之,那時蔡美紋連父母都看不順眼,當然也對這條不請自來的狗看不順眼,至於理由嘛……叛逆期的青少年需要理由嗎?

如果硬要找個理由,可能是覺得她的生活空間被侵占了吧,畢竟她家面積不大,是那時很常見的兩室一廳,戶型渣到令人懷疑設計師的腦門是不是被狗腿夾過,墻壁和門板薄得像紙一樣,晚上時常能聽見一些不應該聽見的聲音——當然指的是父母為她這個問題少女而唉聲嘆氣的聲音,而不是其他容易令人想歪的聲音。

蔡美紋進門看到這條小狗,氣就不打一處來,立刻就發飆了,說為什麽養狗不跟我商量一下?難道我不是這個家裏的成員?我不同意養狗,你們把它送回去,從哪來送回哪去!

父母很為難,她姨都離開多時了,再說都答應人家了,怎麽還好反悔?於是他們沒答應,反而跟她說你看這小狗多可愛,給你留下來解悶吧。

她根本不想養寵物,也不喜歡這條狗,雖然當時她對狗的種類沒認知,但一看這就是條雜毛土狗,看上去一點兒也不名貴——這倒也是,以姨家的窮酸,怎麽可能養一條名貴的狗,又怎麽可能把名貴的狗白白送人?

這條狗也被她暴跳如雷的嗓門給嚇到了,縮在茶幾底下不敢出來,而這就更令她嗤之以鼻……當然,如果這條狗不怕她的嗓門,勇敢地向她吠叫幾聲,那她更有把它送走的理由了,反正只要看不順眼,總會有理由的。

她負氣回到自己的臥室,重重地把房門一摔,又狠狠地掄起書包砸到自己的床上,盡情宣泄她的不滿。

父母對這樣的她已經習慣了,在外面連連嘆息,小時候明明還是那麽可愛乖巧的一個女孩子,怎麽長成這樣了?這到底是跟誰學的?這以後可怎麽辦啊?

蔡美紋用枕頭壓住自己的腦袋,不想讓那些老生常談的廢話湧入耳朵,就連他們叫她吃飯她都沒聽見。

以後怎麽辦?以後當然是縱馬江湖快意人生,才不要像他們那樣蠅營狗苟地過一輩子!

她深受學校門口那些販賣盜版港台書籍的書報攤影響,沉浸在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在腦海裏勾勒出自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虛幻形象,慢慢睡著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她餓醒了。

從床上爬起來一看,外面的天都黑了,室內也是黑的。

她拉開燈,睡眼朦朧地走出臥室。

“媽,我餓了!”

沒人回應。

客廳和主臥也黑著燈,只有月光從陽台射進來。

她拉開客廳的燈,看到餐桌上放著一張紙條。

父母都去上夜班了,留言告訴她晚飯留在鍋裏,讓她自己熱一下再吃,別吃涼的,會把胃吃壞了,還叮囑她睡醒了先用插銷把門反鎖好,吃完飯早點兒睡覺——都是老生常談,沒什麽新鮮的。

她爸是工廠的工人,三班倒,她媽是醫院的護士,經常要上夜班,像這樣趕在同一天出門上夜班也不稀奇。

那時的白熾燈耗電大,再加上生活不寬裕,不像現在這樣家裏沒人也亮著小夜燈,都是出門隨手關燈。

她把紙條隨手一扔,打著呵欠走進廚房,準備吃飯。

廚房也沒開燈,不過有月光,而且畢竟是自己無比熟悉的家,閉著眼都不會走錯,摸黑都能摸到東西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