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名鼎鼎的Nature

鳥舍內外,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剛進門的時候,張子安和郭冬嶽被紛至沓來的嘈雜鳥鳴聲驚嚇到,然而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有些習慣了這種嘈雜,當他們跟在衛康身後連續穿過兩扇門,重新回到外面時,甚至覺得耳中靜得可怕,總想弄出些聲音來。

除了聲音之外,另一項不同就是溫度。一陣冷風吹過,張子安縮了縮脖子,趕緊把進入鳥舍後脫掉的外套重新穿上。鳥舍裏非常溫暖,大約保持在20度左右,走了一圈兒甚至微微冒汗,而外面即使是時近中午,卻依然秋風蕭瑟,寒意浸人,乍冷乍熱之下很容易感冒。

郭冬嶽相比於自己,更在意兩只紅面牡丹會不會著涼,他將自己的外套蓋在了籠子外面,為它們擋風。

他們從腳上摘下一次性塑料鞋套,扔進門口的垃圾桶裏。鞋套的底部已經沾了不少鳥糞和小米粒,看一眼就覺得惡心。

由於是郊區,出租車較少,而且都坐著客人。郭冬嶽拿起手機,再次尋找順風車來代步。

“二位,怎麽不打招呼就走啊?”

呂明義樂呵呵地從後面追過來,熱情地邀請道:“都快中午了,由我作東,二位吃了午飯再走吧。”

“不必了,我們還有事。”郭冬嶽直接拒絕了,他主要是擔心這對鸚鵡留在外面太久會生病。

張子安倒是挺想吃一頓免費的午餐,只不過他看菲娜舔嘴唇的樣子知道它也快餓了,不如幹脆回去吃吧,省得它又發脾氣。

“太可惜了……改日吧,改日我去市裏的時候,咱們找個地方好好聚一聚。”呂明義沒有因為郭冬嶽的拒絕而心生怨懟,他剛才已經打聽過了,知道郭冬嶽就是這脾氣,不過人家是有能力的,在公司內部評價很高,也許過不了多久就會開辦自己的設計所。

郭冬嶽對應酬交際不感興趣,推脫道:“以後吧,最近我可能沒時間。對了,這兩只鸚鵡……”他提起籠子,撩開外套的一角讓呂明義看。

幾縷冷風從外套的衣角下湧進鳥籠,紅色頭頸的那只公鳥很體貼地挪了個位置,為黃橙色頭頸的母鳥擋住冷風。

呂明義一眼就認出是兩只紅面鸚鵡,雖然罕見,但算不上特別珍貴,於是大度地說:“這兩只鸚鵡不算什麽,就送給郭先生了。”

“只是借用一下,等……等以後我會還回來的。”郭冬嶽放下衣角認真地說道,語氣中間略有停頓。

呂明義以為他只是客氣,堅稱要送給他。

另一方面,衛康還在苦口婆心地勸說張子安,勸他為科學而勇於奉獻。

呂明義也走過來幫著衛康勸,不過是取一點兒基因用來檢測,沒必要太小氣吧?

張子安雖然從小就很憧憬科學,但關於這事還是很為難的。

“你來看這個。”

衛康深知眼見為實的道理,掏出手機,打開一個網頁展示給他們看。張子安一看滿屏幕的英文就感到頭疼,不過好歹認識那個大名鼎鼎的域名nature.com。

“這是《Nature》雜志Ecology&Evolution子刊2017年6月19號的文章,作者是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的Eva-Maria Geigl研究組。你們看這個配圖。”衛康將頁面下拉,放大文章中部的一副配圖。

這幅圖畫線條簡潔明朗,畫的是在一個女人坐著的椅子下,有一只金黃色帶著暗色斑紋的貓正在吃魚。張子安明知道應該重點關注畫中的那只貓,但眼神還是不由自主地瞟向畫中女人光溜溜的大腿……

“這是3500年前古埃及的壁畫。”衛康指著畫中的貓,“你仔細看看。”

“3500年前?”

張子安大吃一鯨,以為自己聽錯了。

“沒錯,就是35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500年。”衛康很肯定地回答,“那時中國還處於商朝早期。這張圖是一張古埃及壁畫的一部分,也是家貓從古埃及起源的最有力證據之一,但不是決定性的證據。你看,圖中的這只貓是不是跟你這只貓很像,而跟現代埃及貓相差很大?”

張子安一眼就看出圖裏的這只貓跟現代埃及貓完全不同。現代埃及貓的身上以斑點為主,而畫中之貓跟菲娜一樣,身上是以斑紋為主。

衛康知道張子安是懂行的,關於原始埃及貓與現代埃及貓的區別不用多做說明,他只是簡單解釋了一下其中的因果關系,“根據6月19號這份論文裏的內容,從野貓被馴服為家貓開始,一直到公元14世紀為止,古代家貓一直擁有鯖魚狀的條紋毛色,就像壁畫裏的這只貓和你的貓一樣。從公元13世紀開始,家貓的毛色才慢慢由條紋過渡到斑點。這就是為什麽原始埃及貓是條紋毛色,而現代埃及貓是斑點毛色的原因。”

張子安頗有些醍醐灌頂之感,學問高的人說起話來就是不一樣,深入淺出地把一個他從未細想過的問題解釋清楚了。雖然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什麽卵用,但興許以後哪天可以在別人面前裝裝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