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你都不知道自己不懂

“你的開題報告草稿,我基本上改了一下,關於技術假借方面的內容,太粗糙太外行了,不是你這麽簡單歸納的。我覺得要存疑的點,都給你理出來了。要想進入可行性論證環節,先得把這部分全部落實。”

顧驁頂著黑眼圈,把厚厚一疊技術清單都推了過去。

一共涉及到500多項巴桶灰區技術,工作量自然是非常大的,需要一步步梳理。

顧驁和葉紈,以及劉校長、還有幾個分配過來的絕對可靠、偶爾提供參考意見的工程院院士,前兩個星期的統籌忙碌,也只是先把“絕對偷不到、不適合采用竊取逆向法”的部分剔除掉,好免得後續浪費不必要的精力。

每一項技術哪怕只是看摘要、技術背景,要想初步吃透這玩意兒是幹什麽的、中外差距現狀有多大,每個人一天時間也就能看不到十條。葉紈還是大學階段沒有理工科基礎的,那就更難了。

加上劉校長不可能親自過問太多,光靠顧驁和工程院分配過來的專家、偶爾給有關單位打電話,四個人加起來每天三四十條,兩周時間總算把500多項看完。

有160條被剔除到了行動計劃之外,初步定為不再考慮,還剩370條,是可以統籌逆向計劃的。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精力集中在這370項灰區技術上,想象出各種可能的采購借口。而葉紈的偏文科屬性,在這時候再次出現了略微的力不從心。就像純法學生不能當專利代理人、因為搞不清最前沿現有技術到底前沿到什麽程度。

不過也沒得選,外交學院就沒有理工科學生。他們只能自己統籌、然後包裝一下找外協單位旁敲側擊問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列表上比較靠前的一項技術,美國通用動力的TF39A渦扇,美國人已經正式裝備了12年,蘇聯同行也已經弄出更好的貨色了,因此在巴桶名單裏現在屬於灰區。

至於基於TF39的LM2500,乃至TF39-B以後的改進型,那都是美國人自己70年代才有的,因為比同期蘇聯貨略好一些,80年屬於紅區。

(當時大量美國人自己研發成功11~15年的技術,都劃入灰區,10年以內的技術,劃入紅區。他們也不知道中國具體多落後,就大致劃一下。

後來接觸多了,了解中國的真正落後程度後,反而放寬了灰區的範圍。因為他們知道在某些領域,美國15~20年前研發的東西中國還是造不出,也有必要防一手。)

顧驁他們課題組要做的工作,就相當於是擬定“如果中國想買TF39,那應該偽裝成什麽目的、用途來買”的指導計劃。你要是說你想直接復制C-5運輸機,那肯定是搞不到的。但如果是想拿來魔改個麥道某某某,就要另行評估了。

又或者是再退一步,在實在想不通這種東西能用於其他用途的時候,“假借其他國家的名義、按原目的采購,然後設計流入國內”。

一言以蔽之,要麽在用途上偽裝,要麽在實際購買者和用戶身份上偽裝,總之一定要找到某一個字段偽裝。

因為灰區的東西並不是鐵板一塊一律不賣,只是不賣給特定國家。美國人也是指著這些訂單創造生意的。

“果然是我太想當然了麽?這麽說,難道你就懂這些技術了?你明明也是文科生啊。”

葉紈看了顧驁畫了一堆紅圈圈的修改意見,不由有些氣餒。

顧驁正色安慰道:“不,我可沒說我也不懂,我只是說,我至少知道自己不懂、知道前沿技術有多少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你卻連自己有多不懂的程度都不知道。”

理工科生也不是全能的,哪怕他後世當過支付寶的項目技術主管。

而很多文科生對這個問題的誤解,就相當於覺得逮到一個程序員,就該懂全部一切軟件方面的問題。甚至很多人覺得程序員還應該會修電腦。

葉紈缺少的,是綜合型人才的眼界。

換言之,顧驁也無知,但顧驁至少知道自己有多無知,知道哪兒必須請教專家。

葉紈連評估自己無知程度的能力都有些欠缺,起步的時候自然會想當然,把一些應該請教專家的地方大筆一揮就過去了。

兩人對著名單,就分歧比較明顯的幾十項,每一項用幾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兩三個小時就很快過去了。

葉紈忍不住打了哈欠:“那你覺得下一步工作方式該咋整?”

顧驁很有建設性地指出:“明天就現狀打個報告,找劉院長申請一下:我們先把每個技術對應責任的國內設計院、研究所找到,然後當面登門拜訪,或者打電話,咨詢這些技術的潛在用途,讓專業人士評估、我們只負責啟發他們。當然了,我們的最終動機和真實目的,不能告訴基層技術專家們,所以我們要總結一套提問的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