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6章 問題(第2/2頁)

他們早就對殷俊發出了邀請,只不過殷俊在香江也忙著處理事務,所以才約在了這抵達華京後的第二天。

時間如此的緊迫,其實也正如同兩位老人家現在的心情。

非常的緊張和……有點茫然不知所措。

相比起蕭老,雲老一直都是主持經濟方面的事務,華國最早最大的國有集團之一的德潤,就是他手下的人創立的。

但如今遇到的情況,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偌大的這麽一個國家,忽然遭遇了去年下半年發生的問題,說是舉國震動,也絲毫不為過。

到底是什麽事兒呢?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通貨膨脹的問題。

華國建立之後,非常重視45-49年之間,常凱申的治下那瘋狂的通貨膨脹。

當時一麻袋的鈔票,都換不回來同等重量的大米,買一包煙都得一刀貨幣拿出去,這樣金融和物價崩盤的狀況,大家都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所以才有了建國之後的計劃體制。

國家統一的掌握資源、調配資源,盡量的限制或者幹脆取消私有經濟,這樣在最大限度上就制止了所謂的物價波動和通貨膨脹。

在這方面來說,當然是有著絕對的安穩效果的,這也是之前二十多年華國的民生逐漸慢慢恢復,而人們的生活沒有波動的最大原因。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二十多年沒有波動,代表的是各種生活物資還是和以前一樣,非常的匱乏。

吃飯吃飽這個後世看起來很可笑的問題,在70年代的時候,仍舊是非常的嚴肅。

哪怕是85年的今天,除了廠礦和公務方面的人,除了大城市的人,其余的小城鎮的想要吃飽飯,大概不是困難了,但想要每天吃肉,基本上都是做夢。

連北上廣這三大核心城市,也絕對不可能天天吃肉。

於是在這個年代,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大家都還是以買肥肉為榮,畢竟肥肉就代表著脂肪,代表著油水,能維持身體所需。

可問題在於,現在的物資實在是太貧乏了。

別說是肉,就是除了大米小麥之外的其它生活物資,包括生活必需品的油鹽醬醋等物資,還有衣服鞋子家用電器等等,基本上都是匱乏。

匱乏的原因在於生產力不足。

生產力不足在於價格的形成機制,幾十年不變的價格,一直都是由國家來控制。

工人們和農民們無論生產得多還是少,都要上交給國家,自己得到的始終沒有變過。

所以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就大大的減弱了,生產積極性都沒有,那還談什麽增加物資的供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上面已經思索了好幾年,終於在去年4月左右,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改變。

這一輪改變就是準備放開價格,讓市場去決定價格,從而讓民眾們和工廠都能得到好處,從而進一步的刺激生產,讓市場上的物資供應充足起來。

物資供應充足了,那麽自然就能讓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讓他們更有積極性的去創造財富,也最終讓國家進一步的發展,稅收增加,從而擺脫窮苦的局面。

這樣的政策,就被稱為價格闖關。

應該說這樣的想法絕對是正確的,但實施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

民眾們被壓抑了幾十年的熱情,根本沒辦法第一時間就給調動起來,也可以說大家都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麽做才好。

或者說,大家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麽,自己能不能承受。

反而是價格放開之後,使得各種生活物資價格暴漲,民眾們的恐慌情緒增加,從而瘋狂的搶購起了物資。

瘋狂的搶購不單單是讓物資更加的匱乏,也是使得民眾們手裏的錢不斷變少,不安的感覺也越來越重。

民眾的錢都花出去了,那麽銀行的存款自然是飛速的下降,甚至出現了有一些銀行因為沒有錢給取款的民眾,還被砸了的情況發生。

這下子銀行也慌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作為保證,他們怎麽能正常的運轉,怎麽能配合各地各行業的資金需求?

銀行慌了,上面的人也慌了。

他們太清楚如果一家國家的金融體系崩潰,是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的。

4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出現的慘劇,說不定就會再次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