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3章 又見點映(第2/2頁)

上一世,“龍蝦”在戛納電影節登陸之後,卻沒有能夠找到願意接受的發行商,兜兜轉轉了一年時間才在北美上映,於是錯過了2015年的頒獎季,推遲到2016年的頒獎季登場——而“龍蝦”上一世也在戛納得獎了,卻依舊面臨如此局面。

這也直接證明了藍禮與蒂耶裏的談話核心觀點:冷門藝術電影真的缺少市場支持,創作者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同時,那些真正喜歡電影的資深電影愛好者們又錯過了這些優秀冷門電影,也是遺憾。

在線流媒體提供了如此平台,對於創作者和愛好者來說,這是雙贏;同時,堂吉訶德頻道也能夠盈利的話,那就是三方全勝,最終又能夠反饋到藝術電影的創作氛圍之上,為戛納電影節等等培養土壤。

更何況,“龍蝦”並不是“地心引力”那種必須在院線觀看才能夠感受到效果的作品——

當然,對於電影院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噩耗,因為這意味著電影放映平台擁有更多選擇,流媒體就是直接和他們搶飯碗,雖然說“龍蝦”找不到發行商,也就是院線自己放棄的作品,但他們放棄是一回事,別人搶走又是另外一回事,院線聯盟是絕對不可能讓流媒體輕松的,接下來必然還有一番爭鬥。

但那都是後話了。

這一世,“龍蝦”掛著藍禮的名號,依舊由西西弗斯影業和索尼經典聯手發行——在堂吉訶德頻道正式建立起來之前,雙方合作協議仍然有效;而在這之後,安德烈正在評估市場,尋求西西弗斯影業建立自己發行渠道的可能。

霍爾風投的快速壯大,則給予安德烈更多信心。

得益於藍禮的存在,“龍蝦”的北美發行並沒有遇到太多困難,索尼經典按部就班地安排藝術院線點映。

不過,劍走偏鋒的“龍蝦”與“爆裂鼓手”、“醉鄉民謠”等等相比較,話題討論熱度還是稍稍遜色些許——

無論是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此類題材作品在歐洲總是能夠找到更多共鳴與討論,相較北美而言的話。

索尼經典在安排點映計劃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即使是藍禮的作品,他們也沒有冒失地快速擴映,而是對標“愛瘋了”,期待這部作品能夠在小眾愛好者之中引發更加深入的探討,而不是全面推廣。

如此針對性的計劃,就是準備在口碑層面做文章,期待著電影能夠依靠口碑以及藍禮的號召力在頒獎季殺出一條血路,否則,此類黑色電影想要在頒獎季贏得更多矚目,非常困難,來自希臘的歐格斯·蘭斯莫斯也不是北美本土寵兒科恩兄弟。

索尼經典依舊期待著“龍蝦”能夠在奧斯卡之上有所斬獲。

十一月十三日,“龍蝦”正式在全美一間院線低調點映,只有紐約區區一間——作為堂吉訶德的北美重要大本營,藍禮的號召力絕對無人能敵,但“龍蝦”的點映單館票房爆發力還是略遜一籌,沒有能夠再次創造歷史。

最終,單館票房十五萬美元!

等等,如此數字居然還被稱為是“略遜一籌”?

當然,相較於“爆裂鼓手”去年單館二十五萬美元的瘋狂數字,這確實是低了一個档次;相較於“醉鄉民謠”前年單館二十萬美元的強勁數字,這確實是稍稍回落了些許,但如此數字距離低調相去甚遠。

十五萬美元的單館票房,不僅是2015年目前為止的最高數字,輕松超過“史蒂夫·喬布斯”和“大空頭”兩部作品;而且在影史單館票房榜單之上,也依舊能夠躋身前二十名,高居第十四名,再次創造佳績。

截止到2015年,北美影史單館票房排行榜的前二十名榜單之中,藍禮一個人就獨自占據了四個席位。

“龍蝦”的單館數據,絕對不能說“失望”,依舊是北美市場當之無愧的頭把交椅,整個頒獎季之中最受矚目也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即使是後來年末登場的“荒野獵人”,積攢了足足一年的期待,也沒有能夠完成反超,最終,“龍蝦”就是2015年的點映單館票房冠軍,連續第三年為藍禮把持著如此頭銜——

對於藝術電影愛好者來說,“藍禮·霍爾”的影響力已經深深形成烙印,尤其是在紐約大本營,無人能夠超越,這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條件反射,就如同蘋果、索尼的品牌效應一般,真正制造出一股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