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8章 翻手為雲(第2/2頁)

不得不說,哈維·韋恩斯坦確實高明,沒有花費太多力氣,卻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結果——而且他還不需要臟了自己的雙手,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的動作。

但這一次,哈維還是低估了“爆裂鼓手”的好評度,又或者說,低估了藍禮的號召力。更加準確一點來說是,哈維低估了藍禮在好萊塢的影響力,經過如此多的風風雨雨,現在的藍禮已經不是隨隨便便什麽負面新聞就能夠撼動的:

且不說維系在藍禮身上的利益絕對不在少數,華納兄弟、索尼經典和環球影業都必然不願意藍禮的名望受損,即使是迪士尼也有間接利益,他們都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輿論偏離軌道而冷漠地袖手旁觀;單說新聞媒體就不可能視而不見了。

雖然記者和狗仔總是和藍禮作對,但過去這些年,藍禮也同樣累積了無數人脈,在媒體記者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口碑。和哈維一樣的是,藍禮也擁有自己的嫡系媒體;和哈維不同的是,藍禮和媒體之間的利益糾葛更少,反而是更加牢靠。

顯然,在這方面上,哈維低估了藍禮。

業內和網絡的言論才剛剛冒出一些苗頭,風向發生了變化,“紐約客”就撰寫了一篇專題評論,深入討論了整個好萊塢的發展狀態。

“藍禮·霍爾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這篇文章出現的時機著實太過巧妙也太過獨特,以至於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心針對哈維;但文章內容非常專業也非常深刻,看起來絲毫不像是匆忙之間拼湊出來的稿件,而且,哈維的動作十分隱秘又沒有脈絡,外人基本無法預測,那麽“有心針對”也就應該不存在了。

盡管如此,時機還是令人拍案叫絕,只能說,現在關注藍禮的視線著實太多太多,一點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效應,韋恩斯坦兄弟也好,“紐約客”也罷,他們都只是矚目藍禮的眾多勢力之一而已。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整個好萊塢之中,能夠達到如此能力的,可絕對不僅僅只有哈維·韋恩斯坦一個;當藍禮的業內地位越高,圍繞在他身上的利益就越多,這也意味著,參與到利益爭奪之中的團體也就越多。

現在就可以預見,今年的頒獎季應該會非常熱鬧,非常非常的那種。

視線重新回到“紐約客”身上,這是一篇專題,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為了籌劃這一期專題已經準備了許久,諸多資料和相關內容都是有備而來,然後苦苦等待著合適的時機閃亮登場,“爆裂鼓手”無疑成為了這個最佳時機。

文章在開篇階段就羅列出了藍禮創造歷史的一系列壯舉,從獎項到票房,一組一組的榮譽羅列出來,就好像在櫥櫃裏展示所有獎杯一般,確實具有強大震撼力,隨後的行文之中,坦然承認藍禮已經達到了一個無法逾越的巔峰,即使撇開年齡因素不做考量,藍禮也已經站在了整個行業內部最頂尖的位置。

緊接著,文章詳細分析了藍禮的崛起時間、上升軌跡以及輝煌成就,試圖從整個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之中尋找到相關原因——時勢造英雄,大部分英雄的出現都與時代息息相關,藍禮自然也不例外。

順理成章地,文章提出了一個明確觀點:藍禮的成就著實太過駭人,從而招致了持續不斷的質疑和挑戰,這也是“炒作”傳聞隔三差五就冒頭一次的原因,沒完沒了,而且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延續下去。

說是嫉妒也好、擔憂也罷,說是排斥也好、體諒也罷,但文章之中認為真正的原因是“恐慌”,對於自己既有利益被影響的恐慌——包含了片酬、獎項、演出機會等等等等,甚至於藍禮的年輕和才華讓他具備了在漫長的時間裏擁有無限發展的能力,這也意味著,他的威望與號召將與日俱增,最終威脅到當下金字塔頂尖權力擁有者的位置,繼而改變整個電影行業的運行模式,那麽利益分割也就將重新布局。

這絕對不是胡言亂語、也不是危言聳聽,雖然粗粗看起來,十分像是“紐約客”一廂情願的一家之詞,但絕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