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1章 歐洲導演(第2/2頁)

然後就是2018年,歐格斯首次執導了非自己編劇的作品,“寵兒”,這部作品也迅速成為了他的職業生涯第一個巔峰,先在威尼斯電影節贏得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女演員兩座獎杯;而後又在奧斯卡贏得十項提名強勢領跑,其中包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個最佳女配角等一系列提名,最終斬獲最佳女主角小金人。

毫不誇張地說,歐格斯的崛起速度非常迅猛也非常兇悍,幾乎每一次出手都能夠滿載而歸,自“狗牙”之後還不曾失手。整個創作靈感處於一種巔峰狀態,儼然已經成為了歐洲電影領域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後還在英語電影世界裏站穩了腳跟。不是所有歐洲藝術導演都能夠在英語電影市場闖蕩出一片天地的。

這裏就必須提起歐格斯的第一部英語作品了:“龍蝦”。

這部2015年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作品,故事設定在了一個虛構的近未來社會,居民的婚戀受到嚴格控制管理。根據規定,單身者要被集中轉移到一家酒店裏,他們必須在四十五天之內找到一個匹配的伴侶,失敗者就會被轉化成為一種自選的動物,並被流放到森林裏。為了延長四十五天的期限,酒店裏的單身者們還會到森林裏狩獵其他逃亡的單身者。

整個故事背景延續了歐格斯一貫的黑色荒誕,從“狗牙”開始到後來的“聖鹿之死”,歐格斯總是擅長在當代社會之中挖掘出一個小小的部分,攫取出其中的問題,然後設置出詭異奇特到近乎科幻的框架,賦予故事一種類似於烏托邦的視角,進而折射出社會問題,這無疑是歐格斯作品的標志性特色。

因為歐格斯作品的如此風格太過鮮明也太過獨特,以至於成為一種標志。喜歡的觀眾認為,這是歐格斯隊社會的解讀,而觀眾總是能夠從中得到啟示;不感冒的觀眾則認為,歐格斯的故事太過荒誕也太過奇情了,以至於丟失了真實感,根本無法展現出導演的真正風格;至於討厭的觀眾就更是認為故事一團糟而不知所雲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的“寵兒”,那是歐格斯首次嘗試拍攝他人的劇本,這也使得不少觀眾都表示了感嘆:缺少了那種冰冷怪異的“圍城”質感後,歐格斯似乎就不是歐格斯了,有人喜歡也有人排斥,卻終究還是懷念之前那個風格鮮明獨特的希臘導演——但,觀眾的扼腕也沒有能夠阻止這部作品成為歐格斯打破小眾的桎梏躋身主流的腳步,無疑成為了他名揚國際的首個巔峰,事業取得了巨大突破。

順帶一提,“龍蝦”是2015年上映的作品。

在2014年的當下,先後憑借著“狗牙”和“阿爾卑斯”贏得了無數矚目的歐格斯,他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創作沉澱期,前後耗時將近三年時間尋找靈感打磨劇本,而後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希臘電影產業創作領域,前往英國尋找打開事業的機會,“龍蝦”就是在如此背景之下誕生的。

事實上,此時的歐格斯在歐洲大陸已經站穩了腳跟,他並不缺少願意合作的演員,區別只是在於是否與他的預期能夠完全契合罷了,這也使得“龍蝦”擁有了一個非常不俗的卡司陣容:柯林·法瑞爾、蕾切爾·薇茲、本·威士肖(Ben Whishaw)、奧莉薇亞·科爾曼(Olivia Coleman)、蕾雅·賽杜等等。

在美國,歐格斯的名聲還是相對有限,只有業內的專業人士們更加熟悉,但普羅大眾則依舊非常陌生,這也是安迪提出如此問題的原因。

“聽說過,當然。”藍禮輕描淡寫地給予了肯定的答復,“他在倫敦西區的名聲頗為響亮。”

安迪有些意外,“噢,這樣?聽說了這個導演之後,我還專門找了他的那部‘狗牙’來看,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沒有想到,他在英國已經闖出名號了。”

“關於歐洲和美國的電影審美問題,我們可以暫時放在一旁,說正事。”藍禮扯了扯嘴角,輕笑了起來。

這一句調侃也讓安迪跟著暢快地笑了起來,“我可以接受。在話題開始之前,我就表示投降。”如果真的必須展開辯論,安迪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勝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