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滿分狂潮

在電影行業內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堅信著,電影時長是關乎經典與成敗的重要部分。

比如說爆米花商業電影,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業內普遍認為完美時長應該是九十分鐘,三段式結構剛好可以完成三等分,三十分鐘是觀眾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巔峰,每三十分鐘完成一次循環。

後來伴隨著電影產業的成熟,一百二十分鐘則被認為是最佳選擇,“大白鯊”和“星球大戰”兩部開山之作都是如此,整個故事架構和內容填充更加飽滿,這已經成為了現代電影制作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時長的影響因素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都是如此。

在商業電影裏,如果一部電影時長太長,舉例說超過一百八十分鐘,第一是單日的排片量勢必有所減少,第二是觀眾的耐心無法堅持下去。這不是必然現象,但確實客觀存在。另外,一旦時長超出了控制範圍,對於劇本架構、節奏控制、高潮鋪墊等環節都會產生連鎖反應,難以控制。

對於藝術電影來說,導演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從人物塑造到思想闡述再到鏡頭布局,時長不夠勢必就束縛住導演的手腳,繼而影響成品質量——為了適應市場,制作人要求導演縮短時長的案例比比皆是、數不勝數,現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可以算是相對主流的趨勢。

簡單舉例說明,去年年終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作品,只有“泰迪熊”一部是一百零六分鐘,其他作品全部都在兩個小時以上;而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九部作品中,只有“南方野獸”一部是九十三分鐘,其他作品也全部都在兩個小時以上。

當然,這並不是說一百分鐘以內就沒有優秀電影了。只是說,從觀影習慣和制作效果來說,一百分鐘或者九十分鐘的容量,對於現有市場習慣來說還是顯得太小了一些,想要在有限時間之內打造出一部打動觀眾的優秀作品,難度非同小可。

瀏覽各大娛樂媒體的新聞之時,就可以注意到,“‘復仇者聯盟’公布電影時長,全片一共一百四十三分鐘”,此類新聞標題著實不少,這就是業內人士對於電影架構以及敘事容量等關鍵因素的第一個判斷指標。

“地心引力”正式登陸威尼斯電影節之前,華納兄弟公布了電影市場,“九十一分鐘”,如果扣除片頭和片尾的字幕時間,那麽電影主體就只有不到九十分鐘而已,著實比想象中短小了太多,這也引發了諸多猜測和揣摩。

因為業內始終沒有聽聞阿方索·卡隆在後期制作遇到的矛盾和沖突,也就是說,電影應該是按照阿方索自己的構思完成剪輯的,沒有遭遇制片人的橫插一杠,那麽,區區九十分鐘就想要拍攝出一部大師之作,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換而言之,電影正式上映之前,各方各面的擔憂確實數不勝數,有頑固不化的老學究早早地斷言,“這是一部失敗的作品。這是一部注定無法成功的作品。”甚至還更進一步地堅信著,戛納也好威尼斯也罷,那些話題全部都是華納兄弟故弄玄虛的煙霧彈,就是為了掩飾電影的糟糕透頂。

現在,首映式終於結束了,而首批媒體評論也終於出爐了。

九十一分鐘?時長太短?

這一切對於“地心引力”來說都不是問題,阿方索在有限的時間裏成功地打造出了一部令人驚嘆也令人膜拜的電影作品,打破了整個業界的成熟電影制作工藝,以新穎而別樣的方式賦予了電影藝術創作截然不同的全新生命力,足足十五個滿分的贊譽狂潮,這就是最佳寫照!

“帝國”,一百分,“這無疑是至今為止最真實、最美妙、最動人的太空電影,‘地心引力’講述了一個令人雞皮疙瘩全部掉落的宇宙生存故事,阿方索·卡隆的電影語言令人無法呼吸,而藍禮·霍爾的精彩表演則令人脫帽致敬!”

“時代”,一百分,“‘地心引力’向整個行業展示了電影院的未來——這是電視和電腦所無法呈現的美景。阿方索·卡隆將電影畫面藝術推向了一個全新的層次,‘你真的無法擊敗那些景色’;而藍禮·霍爾的表演則在更高層次之中詮釋出了更多的深度和廣度,我們還能要求什麽呢?”

“紐約時報”,一百分,“這是一部關於電影院的電影,它提供了一段無與倫比、驚心動魄的觀影體驗,技術方面完美無缺、敘事方面心臟炸裂……當然,還有令人無法拒絕的藍禮·霍爾。”

“洛杉磯時報”,一百分,“阿方索·卡隆曾經在他的電影’人類之子’之中展現出了長鏡頭調度中令人顫栗的控制力,思想的爆炸和靈感的井噴著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地心引力’之中他則更進一步地將電影院大屏幕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每一個場面每一個畫面都是電影院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