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角色生命(第2/2頁)

希斯·萊傑是一個,馬龍·白蘭度是一個,愛德華·諾頓是一個,瑞弗·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是一個……現在來看,藍禮·霍爾也可以算一個。

至少,在伊桑·科恩眼中是如此。

當然,伊桑從來就不是一個擅長執導演技的導演,他的意見不具備權威性。

可是,從“愛瘋了”和“超脫”這兩部作品開始,延伸到“醉鄉民謠”這部作品,藍禮的表演卻綻放出了萬丈光芒,卻又不至於喧賓奪主,模糊故事焦點,真正地賦予角色和劇本靈魂,這一份功力卻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交談完畢之後,伊桑就開始細細地回想起了“醉鄉民謠”的整個故事起來。

開始的開始,故事僅僅只是想要呈現出一個時代的縮影而已,他們曾經最摯愛的時代,沒有太多野心,也沒有太多花招,這也使得創作出來的劇本相對比較“輕盈”;但伴隨著拍攝的推進,這樣的想法卻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勒維恩·戴維斯漸漸變得鮮活起來,他不是戴夫·範·朗克,也不是藍禮·霍爾,就是勒維恩。

在六十年代那一片混沌而雜亂的灰色之中,步履蹣跚、傷痕累累、精疲力竭,似乎背負著延續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沉重,站在美國的土地之上,茫然若失,不知所措。

此時此刻,視線再一次落在勒維恩的身上時,伊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隱藏在民謠浪潮背後的靈魂,甚至看到了這片土地之上的滄桑和困頓——

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洗禮之中,他們的靈魂已經殘破不堪,卻依舊在互相傷害,種族迫害從來不曾消失過,女性覺醒也始終遭遇打壓,少數群體更是苦苦掙紮,高級資本對普通民眾的剝削還在節節攀升,而底層民眾之間還在互相傷害彼此……

那種蒼莽,那種苦澀,那種荒涼,一言難盡。

然後,伊桑就再次想起了他們創作之初的那句話,“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這場民謠浪潮的一份子。”

對於科恩兄弟和藍禮來說,這都是一次奇妙的創作經歷。伴隨著拍攝的進程,他們在不斷摸索、不斷完善、不斷探究,然後一點一點深入主題,就仿佛被真正地卷入這場民謠浪潮中一般,然後徹底淪為其中的一份子。

每一天都在學習,每一天也都在成長。當回過頭來時,故事依舊是那個故事,但靈魂卻已經不再是那個靈魂了。

在電影拍攝剛剛開始的初期,賈斯汀·汀布萊克曾經私底下找過科恩兄弟一次,表示了對自己表演實力的擔憂。

事實上,賈斯汀在電影之中的角色分量有限,完全可以本色演出,不需要太多的表演成分,而且,他與藍禮、凱瑞的對手戲也相對簡單容易,沒有太多困難的戲份,只需要放松下來,好好享受表演過程,這就足夠了。

但作為旁觀者,賈斯汀卻一直在靜靜地觀察著藍禮的表演。他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彼此之間的差距,甚至是不可逾越的天塹,這讓他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並且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質疑,擔心自己的表演質量跟不上電影的平均水平,而且還可能拖累劇組,影響成品質量。

當時,科恩兄弟只是想當然地認為賈斯汀擔憂太多,因為藍禮的專業姿態而心生愜意;他們雙雙安慰他,不要胡思亂想,不要背上包袱,放松下來,如同“賈斯汀·汀布萊克”一般,投入作品之中,這就是最好的表演了。

這只是一個小插曲,科恩兄弟都沒有放在心上。

伊桑以為賈斯汀的擔憂根本就不存在,而今天的事情也不會發生,至少他沒有預料到事情的發生,但事實就是,他終於明白了賈斯汀的擔憂和想法;不僅如此,現在他還更加喜歡“醉鄉民謠”這個故事了。

因為更加喜歡勒維恩·戴維斯這個人物;也因為更加喜歡勒維恩兜兜轉轉之後再次回到原地的生活狀態,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正在前進,但更多時候,我們還是在原地踏步;更因為那種樸實無華的生活氣息,懷抱著才華,在漫天漫地的寒冬之中,苦苦尋找出路,卻終究還是困在了生活之中。

有誰能夠拒絕這樣一位演員?又有誰能夠拒絕這樣一部作品呢?

也許,勒維恩·戴維斯是真實存在的,生活在六十年代的某一個角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