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3章 個人取向

“多雷穆斯的鏡頭始終有種遊移不定的剝離感,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流動的夢境,將故事裏的幸福美好從現實基礎之上剝離出來,制造出了一種割裂的觀影錯覺,讓每一位觀眾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在電影裏尋找到自己似曾相識的影子,恍惚間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不是雅各布和安娜,而是自己和曾經的回憶。

德雷克·多雷穆斯和本·約克·瓊斯撰寫的劇本細膩而富有洞察力,電影特別的地方不在於講述了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而在於探討了愛情本來的面貌:沒有對錯,一切都是時機的問題,即使深深相愛的兩個人,也在陰差陽錯之下錯過了彼此。

同樣的故事,如果放在二戰的背景之下,又或者是種族歧視的年代,也許它會被賦予一種歷史的沉重和史詩的壯闊,命運的交錯讓人唏噓不已,繼而成就‘本傑明·巴頓奇事’那樣的鴻篇巨著。

但電影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剝離了這些所有的附加因素,將命運的恢宏壓制到了最低,將社會的力量回歸到本質,進而放大‘愛情’這種情緒,犧牲了電影的格局和框架,卻成功地讓每一位觀眾代入其中。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地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並且只關於愛情的故事。

學習編劇的人可以研究一下電影裏的細節,雅各布的素描本,雅各布送給安娜的椅子,安娜喜歡的威士忌,安娜的日記本……這些細節都展現的恰恰就是歸屬感,將兩個人逐漸拉近距離、卻又將兩個人逐漸推開的歸屬感。

令人扼腕的是,多雷穆斯在這些細節的處理上顯得有些急躁和稚嫩,在電影的最後,安娜喝完了曾經熱愛的威士忌之後,她到衛生間嘔吐了出來;而雅各布的素描也失去了曾經的靈性,開始變得平庸起來。

這讓細節的功能都刻意凸顯了出來,將導演的意圖展現得淋漓盡致,反而缺少了一些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從某種程度上,電影給出了屬於導演自己的答案。

但無疑,這依舊是一部出色的電影,依托在一個簡單到純粹的愛情故事上,卻詮釋出了截然不同的風貌和深度。在這一點上,‘愛瘋了’比‘和莎莫的500天’更加深刻,卻又稍稍遜色於‘藍色情人節’。

值得一提的是,藍禮·霍爾,這部電影作品僅僅只是他的第二部大屏幕之作,但是他的表演卻成為了整部電影最亮眼的閃光點:細膩而深刻,內斂而復雜,仿佛什麽都沒有說,卻又仿佛什麽都說盡了,時間的沉澱和變化、情感的動蕩和糾纏,在他的表演之下,變得生動而真實起來。

驚艷,除了驚艷還是驚艷。繼‘活埋’之後,霍爾再次奉獻了奧斯卡級別的精彩演出!”

撰寫完影評之後,伊麗莎白仔仔細細地閱讀了一遍,發現有些語句其實不是太過通順,而且個人情緒還是或多或少可以看得到痕跡。

“紐約時報”的主編很有可能會挑剔一番,甚至可能被打槍,但……這就是她此時此刻的所有想法了,她喜歡這部電影,非常喜歡,甚至超過了“藍色情人節”。

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嗎?不是,從技術角度來說,它還有不少改進的空間,而且劇本的力道也略微遜色“斷背山”。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她的個人喜好。

突然,伊麗莎白就有些明白羅傑·埃伯特的評分系統了,客觀評論是一回事,主觀判斷又是另外一回事。

想了想,伊麗莎白最後打出了九十分的評價,然後就將稿子發送了出去。去年,她給“藍色情人節”的評價是八十八分。

確定郵件已經發送之後,伊麗莎白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靠在椅背上,肩膀沉重地耷拉了下來。端起咖啡杯,看著窗外緩緩飄落的雪花,煩躁的心情總算是逐漸平復了下來。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遇到“愛瘋了”這部電影,挺好。

在這個不眠之夜裏,伊麗莎白不是唯一一個受困於個人情緒的影評人,“綜藝”雜志的史蒂芬·霍登也覺得一陣棘手。

這一篇“愛瘋了”的影評,他已經刪刪改改了五次,卻依舊覺得不太滿意,可是想要繼續修改,卻也不知道應該從何入手。

這部電影十分特別,看起來沒有什麽,可是細細品味之後,卻有著太多太多令人深思的東西了。其實史蒂芬觀看完電影的第一個感受時,它像是“藍色情人節”,但沒有“藍色情人節”好。這就是他的結論了。

去年他給了“藍色情人節”八十五分,所以……“愛瘋了”就七十五分到八十分之間徘徊吧。

可是坐在電腦面前之後,撰寫了影評,他卻發現腦海裏的思緒始終在翻滾洶湧著。

他不是初出茅廬的菜鳥了,為“綜藝”雜志撰寫影評已經有四年時間,在此之前的經歷就更加漫長了。能夠得到好萊塢最為權威、最為專業雜志的認可,這本身就是對史蒂芬能力的認可。但對於“愛瘋了”這部電影,他慢慢地回味之後,卻總是有著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