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0章 一鳴驚人(第2/2頁)

相較於“城中大盜”來說,羅傑對“活埋”這部作品展現出了更大的興趣,尤其是對藍禮的推崇更是吸引了無數矚目。

和“太平洋戰爭”、艾美獎不同,這裏是多倫多電影節,這裏是雲集全球頂尖電影人的場合,即使是“活埋”這樣名不見經傳的獨立電影,只要足夠出彩,一樣可以贏得萬眾矚目。顯然,“活埋”就迎來了這樣千載難逢的良機,繼“綜藝”和羅傑撰稿的“芝加哥太陽報”之後,其他七個影評也紛紛吸引了更多焦點。

“紐約時報”的影評人伊麗莎白·威茲曼(Elizabeth Weitzman)也是北美的權威代表,能夠在全美第一報紙任職,她的觀點無疑值得借鑒。這一次,她也加入了同僚的行列,為電影送上了贊美之聲在評論之中表示:

“粗糙卻不失細膩,簡單卻不失深刻,電影展現出了小格局之下的大世界,真實可信地呈現出了所有情緒的起承轉合,將密閉空間下的自救發揮到了極限,但真正折射出來的卻是人性的復雜和脆弱。當演職員名單出現的時候,每一位觀眾都沉浸在黑暗之中,無法自拔,這就是導演的成功,更是演員的成功。無疑,這是今年多倫多開幕以來,最有趣的一部電影。”

“名利場”的影評則由克勞迪·普格(Claude Puig)撰寫,這位自由影評人和羅傑一樣,主要經營自己的影評網站,他的影評可以出現在任何一本雜志或者報紙之上,不過自從去年和“名利場”簽約之後,他的影評就找到了固定發布平台。

能夠得到“名利場”的青睞,這本身就說明了克勞迪的出色,更為重要的是,克勞迪憑借著網絡平台的影響力,在年輕人之中備受追捧。這也是他最大的優勢所在。

“霍爾的演出無疑是扣人心弦的,這位新人演員在半年之前,依舊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演員,但先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奉獻了艾美獎級別的表演,而後又在‘活埋’裏奉獻了奧斯卡級別的表演,瞬間完成了一鳴驚人的壯舉!

電影十分聰明,它不像明天即將首映的‘127小時’擁有那麽多資源——它的成本是三百萬,僅僅只後者的六分之一,但是它卻依靠著演員的精彩演出,與現實生活產生了完美共鳴,彰顯出了劇本的勃勃野心。承載了如此豐富的主題,同時又被局限於狹窄的空間之內,電影無疑面臨了艱巨的挑戰,任何一點點偏差都可能導致作品變成讓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幸運的是,它擁有了霍爾。”

克勞迪的影評幾乎把所有重量都壓在了藍禮身上,他強調,“霍爾無疑是2010年至今為止的最大發現!充滿了令人驚喜。”顯然,“名利場”對此也表示了贊同。

與此同時,邁克爾·菲利普斯(Michael Philips)為“好萊塢報道者”撰寫的影評則表示,“奧斯卡評委們應該把手中的選票投給這部從來不曾有人聽說過的‘活埋’嗎?也許吧,他們應該把選票投給藍禮·霍爾。”

先是威尼斯,後是多倫多,一年一度的頒獎季已經徐徐拉開帷幕,雖然要等到十月份才真正點燃戰火,但顯然,作為前哨站,多倫多的影評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提起了作為終極目標的奧斯卡。首當其中的,赫然就是和“綜藝”並列為好萊塢最權威最專業的雜志,“好萊塢報道者”。

“這是一部觀影效果至上的作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劇情給觀眾帶來了簡單純粹的享受,驚悚又刺激;霍爾的天賦盡顯,他充分利用了狹窄的空間展現出了表演的爆發力,獨角戲的舞台卻酣暢淋漓地將情緒的精髓展現出來,牽動著觀眾的情緒進入一個真正的活埋世界。好萊塢的評委們,是時候把視線投向這位年僅二十歲的新人演員了。上帝,這僅僅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二部作品。”

從“好萊塢報道者”的影評就可以窺見一絲行業內部的發展,在奧斯卡爭奪戰上,多倫多已經湧現了第一批種子選手,現在看來,藍禮已經至少贏得了一位支持者。

洶湧如潮的贊美,在首映式結束之後將“活埋”推向了大眾面前,儼然已經在聲勢上與昨晚的“城中大盜”齊頭並進,這著實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不過,在電影節官方場刊的九篇影評之中,也並不全部都是贊譽之聲,其中三個評論都表達了否定的觀點,這也是“活埋”首映式結束之後第一次出現的不和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