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8頁)

川壩鄉中學的操場上搭起了臨時主席台,二十名參選者走上主席台,面對315名選區聯席會成員,發表競選演講。緊張而有秩序地進行了一天的演講,下午五點半鐘,投票結束了,文化知識測試的分數公布了。首先鄉幹部“集團”爆出了最大的冷門,四人團隊“全軍覆沒”;夫妻搭档的高成之、譚榮花也雙雙落馬,而且給演講場上留下一段談資——在被問到一些村民交不起提留該怎麽辦時,譚榮花被逼急了脫口而出:“實在沒錢我自己幫他們交!”

耿學成成了最大的一匹黑馬,以165票和公共知識測試71.8分高居榜首。與此同時,張德義捏著一把汗,緊張地從攢集的人頭縫裏盯著黑板上“正”字一筆一畫交替上升,直到他以98票對96票和公共知識測試65分對63分險勝鄉中心小學女教師胡鳳玉時,才大大松了口氣。

耿學成取得“決賽”權後,走進了選舉辦公室,他說要在每村贈送三十本書。按照章程規定,參選人不得向選民賄賂任何物品,不得在選舉之前請任何人吃飯。至於贈書,章程沒有明確規定,經請示市縣領導,同意耿學成向每村和鄉直機關贈送文學書籍。於是耿學成在初試之後向每村贈長篇小說《大學生浮沉記》三十本,鄉直機關十本。

然而,沒有人知道耿學成在這時贈送長篇小說是什麽意思。

秋高氣爽,川壩人民又迎來一個緊張而又令人興奮的日子。上午八點鐘,距離鄉政府僅一裏地的八村村委會前的院壩裏坐滿了男女老少。從早晨七點鐘,村民們就端著小板凳來占位子。有人背著娃娃,有的女人抱著毛線,還有精明的人見縫插針地放個背兜賣起瓜子、香煙、泡泡糖。村上照例給每個參會者發二元錢“勞務費”。除了村民,還有市、縣遠道而來的領導和扛著攝像機穿梭不停的記者,這又是一次不尋常的大會。

臨時搭起的簡易主席台上方懸掛著橫幅:“川壩鄉正式候選人競職演講答辯大會”。

競選的規則是三名候選人共同制定的,其中包括:候選人到各選區進行競選活動,必須由選舉委員會組織,不得自行進行;許諾必須切實可行,不得說大話假話空話、欺騙愚弄群眾;不準進行任何形式的人身攻擊。

主持人背後的長凳子上三個候選人正襟危坐。十五村村委會主任耿學成、中學教師張德義,另一人則是現任川壩鄉鄉長喬志明。按照章程規定,政黨可以提名一名候選人直接進入“決賽”。因為競選辦法規定,正式候選人的產生有兩種方式,一是選區聯席會議通過,二是政黨、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提名。喬志明則是由平臾縣委提名,成為參加最後競選的正式候選人。說實話,對於是否參加鄉長競選,喬志明的心裏不是個滋味,他之所以要求主動退出競選,是因為他知道,這種選舉,自己連一點把握都沒有。按照過去的方法,縣委提名之後由鄉人代會選舉,候選人只有他一人,而且代表大都是劃劃勾而已。但這次大不相同了,不僅要讓全鄉那麽幾萬村民劃勾,而且要差額選舉,竟然還是三選一。喬志明怎麽也想不通,他不僅找了縣委組織部長,還找了縣委書記,一直找到市委組織部長賈士貞。讓他想不通的是,為什麽全縣那麽多鄉鎮長,就拿他當試驗品,別的鄉鎮長幹了一屆大都當上了黨委書記,或者回縣城當局長,可他卻要參加競選。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喬志明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在初選“鄉幹部集團”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他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為鄉幹部增一把光彩的任務。

開場鑼鼓一響,躊躇滿志的張德義就挨了當頭一棒,當他興致勃勃地演講結束後,一位村幹部的頭一個提問就把他打懵了:“請問張老師,玉米良種有哪些?”

張德義一時不知所措。說實話,他雖然出生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可他從小一心讀書,學習成績一直出類拔萃,根本就沒想到自己會當農民。而且大學讀的是中文系,直到大學畢業,對農業知識也是知之甚少,盡管在報名後日夜加班,然而農業的知識是無窮盡的,至於玉米有哪些良種,他實在以為這是太簡單的問題,在緊急補課時主要是挖了那些深奧的問題,忽視了這個普通常識性問題。

可是,村民們看他這樣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便窮追不舍:“那麽水稻的良種有哪些?”

“……”張德義更加慌張起來了。

“不懂就是不懂嘛,誰再提問下一個問題。”主持人忙出來打圓場。但張德義很快感覺到這些提問者不打算給他台階下了。

“假如你當了鄉長,應該懂農業生產,請問二十四個節氣是哪些?哪個節氣該做啥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