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有駐京辦幹過的事,他都幹過(第2/5頁)

容浩指著劉梅,朝唐天明搖了搖頭。

其他幾個縣的主任或者會長都到了。大家進了會議室,容浩說:“駐京辦要撤的事,各位想必都清楚了。今天找大家來,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駐京辦將來怎麽辦?面對一紙文件,我們又該怎麽辦?”

湖西的魯主任先開口了,他說話有個習慣,喜歡皺著眉頭,好像要吃力地把語言從喉嚨深處拉出來一般。他皺了3次眉頭,才道:“駐京辦要撤,我覺得根本沒必要恐慌。2003年,不也是喊過一陣子?結果呢,不僅僅沒減少,還增多了。就像機構改革,都搞了6次了,機構少了嗎?人減了嗎?都沒有。相反是廟更多,僧更多了。國家大概看到了駐京辦越來越多的趨勢,所以才壓一壓。如果真的撤了,地方上不答應,也損害中直部門的一些人的利益。我看也就是打打雷而已。”

“我看未必。”清風文化研究會的張會長一向言辭激烈,“這回應該是真撤。為什麽真撤,又為什麽必須撤,大家比我都清楚。駐京辦現在已經成了北京城裏的一大公害了。中直哪個機關不和駐京辦聯系?駐京辦每年的七八十個億的開支,都到哪裏去了?大家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的開支有多少?還不都是送了,賄賂了,腐敗了。因此,我覺得駐京辦得撤,而且要撤得幹凈,撤得利索。”

“張會長這麽說,就有點……清風通過你們這研究會,從各部門要的錢難道少嗎?聽說你們去年一年的錢,占到了縣級財政收入的1/3。對這事,可不能吃了奶忘了娘啊!”清平老鄉聯誼會的焦會長情緒也有點激動了。

容浩看大家一上來就這麽沖動,就知道今天這個會開得有必要。大家情緒越激動,說明對這事的關注度越高。只不過是中央的紅頭文件還沒正式下發,所以大家都還悶著,沉著。今天這是一個機緣,所以一下子迸發出來。迸出來好,真理越辯越明,事情越理越順,大家就都好有準備,也不至於真到了突然要撤的那一天,慌了神,錯了路,沒了主意。何況大家一談,或許能找出一個出路來呢。

茶沖了第二回,這是南州的綠茶。雖然這些人在駐京辦待著,最長的有十來年,最短的也快一年了,但對茶的偏好,還是綠茶。北京人喝茶雜,綠茶、紅茶、花茶、鐵觀音、普洱,甚至茶磚,都有愛好者。茶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地方氣質的物件。它同那些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性相同,是想改也難改的。前兩年,唐天明就曾改喝過一段時間鐵觀音。那時,他的胃不好,中醫看了,是寒胃,建議多喝點鐵觀音,那茶性子暖,並叮囑不要喝綠茶,綠茶性涼。唐天明趕緊買了一斤上好的鐵觀音,又請了個南方人來教他沖泡,還特地買了套茶具,一本正經地取茶、洗茶、沖茶、分茶,堅持了一個月,嘴裏的味兒就覺得不行了,連脾氣也變了。胡憶他們趕緊勸他,別再喝那玩意兒了,再喝,你可能就不習慣湖東那一方水土了。他也不想再堅持,所以胡憶他們一說,他就放棄了。他送在京的湖東人茶葉,也是本著這精神。必須是人家喜歡喝,習慣了喝,才送;否則,送了,還不如不送。

魯會長和張會長還在爭論著。

唐天明出了會議室,冷振武打電話告訴他:京匯集團的那個項目,可能有別的地方插手了。但具體是誰,沒弄清。

“那就得弄清楚啊!”唐天明急道,“與京匯的楊總聯系嘛!要快!”

“這可不能。也許正是楊總搞的鬼。”冷振武一提醒,唐天明就改了口:“先放著,等我回去再說。”

京匯集團的項目,湖東駐京辦已經跟蹤了快兩年了。京匯集團是一家以工程機械生產為主的大型企業,從前年開始,唐天明和冷振武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集團的楊副總。這楊副總說起來也算半個江南人,他的母親是江南人,不過不在南州這邊。楊副總當時就透露集團有向京外發展的需求。北京發展的空間小,而且不太符合產業布局政策。他們很想找一個地價便宜,勞動力同樣便宜,又處在中西部過渡帶的地方。唐天明當時就說,這條件我們湖東最合適了。湖東人口多,勞動力成本相對較小;湖東還有多年機械生產的歷史,湖東8萬人的建築大軍,對大型工程機械的需求也是很龐大的,更重要的是,湖東地處江淮之間,是典型的中部,正是中國東部發達地區和北方重工業地區向西過渡的最好承接帶。京匯選擇湖東投資,將是最最正確的決策。楊總說這個可以考慮,這一考慮,就快兩年了。兩年來,具體負責跟蹤這項目的冷振武幾乎每個月都要同楊總見上一次,喝喝茶,談談規劃。據楊總說,集團已將這項目列進了新一年的發展規劃,如果實施得快,應該在新的一年年底就可以正式動工。項目總投資一期預算10個億,後續投資將達到25億。項目一期達產後,年產值可達7億元,可為地方財政增加收入近1個億。創造就業崗位3000個。這樣的大項目,是湖東多年來日夜盼著,可就是找不著的啊!宗仁書記、李哲成縣長都曾專程來京,與京匯的高層見面。項目一步步地從編制規劃走向了最後的確定階段。唐天明對此充滿信心。冷振武也想借此在縣委縣政府面前好好地擺上一擺。可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