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在台上任我唱未必風光更好

鉛塊似的烏雲,鵝毛大雪沸沸揚揚好似一朵朵白絮飄落,青龍縣城漸漸淹沒在漫天的雪花中。

辦公室中極為暖和,窗台上,兩盆虎皮蕉翠綠欲滴。

郝白山坐在待客的長沙發上,有些迷惑不解地翻閱著桌上的材料,這是陸錚叫他看的,市委對青龍縣撤社建鄉工作報告的批復。

馬衛國書記等人據說從市府直接去了省城,這份報告是陸錚縣長打上去的,市委的批復也極快,在市委正式批復的鉛體字下面,段中原書記那親筆書寫的龍飛鳳舞的“同意”兩個大字,特別蒼勁有力。

甚至,材料裏還夾帶了段中原書記寫給青龍黨政幹部的一封信。

陸錚縣長報告原文也在,主要便是對馬頭營、青坨兩公社撤社建鄉工作的建議,在報告中,對馬頭營、青坨兩公社的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提議可允許這兩個公社中個別生產大隊繼續發展集體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探索農業經濟發展道路之一環。

看著這份報告,郝白山也不由得微微心驚,陸錚縣長,背後莫非有高人幕僚?這筆杆子,不是一般的硬啊?哪裏像一個初中畢業便參軍的大老粗能寫出來的?

報告中的內容也頗為尖銳,對過去公社經濟模式的利弊進行了系統總結,認為公社運動失敗根本原因有兩點,第一,便是沒有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以政治運動指導經濟發展,形成了浮誇虛報、上行下效的種種惡果,令中央統籌部門不能對全國經濟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盲目樂觀下,衛星越放越高,終於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惡果;第二,沒有遵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客觀規律,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客觀條件下,強行改變生產方式的社會關系,為了實現公有制而公有制,這種人為強加的生產關系必然會以失敗告終。

至於公社內部未能形成競爭機制、成員由於機會主義而產生的偷懶行為普遍存在;為發展工業過度壓榨農村合作社剩余價值等等原因,也是合作組織最後難以為繼的重要因素。

報告更破天荒對人民公社的一些功績作出了肯定,如報告中提到,從58年到78年的20年間,這種集體經濟組織為城市貢獻了數千億人民幣的農業剩余,為共和國重工業戰略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

報告最後認為,雖然三十年前的人民公社化運動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但隨著農業技術發展,如種子工程的進步、各種農業機械和新型肥料的出現等等,生產力水平已經在飛躍提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合作集體化經濟的先進性將會得到體現,效率低下的小農經濟,終將會被歷史淘汰。

所以,在烏山經濟特區保留農業合作集體經濟試點,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進行各種探索的一種實踐。

這份材料,郝白山慢慢地翻看著。

郝白山知道,現今從全國來說,保留大隊集體經濟的村落並不罕見,郝白山便知道有一個叫南街村的地方便是如此,但集體經濟存在不假,也僅僅是因為現今改革到底怎麽走,從中央層面便沒有個明確的結論,是以地方上,往往便是以黨政領導人的意志來決定地區的一些政策。

至於理論層面,則是一片混沌,也很少有人敢去觸及,像陸錚這般一二三四的進行剖析,剖析的對象更是公社經濟這個現在幾乎成為禁區的名詞,這不僅僅需要一定的理論水平,更需要非凡的勇氣。

但這份報告,郝白山不得不承認,確實水平很高,至少,這篇文章自己是寫不出來的,也不敢寫。

中原書記,聽說很強勢,對新鮮事物也同樣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更是堅定不移的推動改革的實踐者,所以,才會被寄予厚望調來烏山掌舵。

在全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的熱潮中,陸錚獨樹一幟的提出保留大隊為單位的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並且,洋洋灑灑數萬字進行論證,也難怪,會引起中原書記的興趣,甚至寫來一封親筆信,要求青龍全縣幹部學習討論該工作報告中涉及馬頭營、青坨撤社建鄉的部分。

對報告中涉及公社運動的剖析大章,段中原書記認為公開發布不妥,以內參形式進行學術性的討論為宜。

當然,段中原書記在信中同樣指出,他對陸錚同志的種種觀點未必認同,他認同的是陸錚同志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希望青龍全縣幹部立足基層、深入基層,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多調研,密切聯系實際,為青龍為烏山的發展獻計獻策,希望青龍能湧現越來越多的“陸錚式”幹部。

看到段中原書記這封信,郝白山突然敏銳的意識到,中原書記,喜歡的,或許便是陸錚這樣的幹部吧,膽子大,甚至敢於做出些出格的事,如果陸錚在廣寧折騰時中原書記便已經在烏山當政,說不定,當時陸錚也不會被打倒靠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