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省紀委盯上沙州市 第一回合的較量(第3/5頁)

“我在沙州五天,與市長劉兵沒有見過面,都是由周昌全和濟道林聯系。”陳再喜又解釋道,“我們到沙州時,就與周昌全見過面,特意交代要保密,所以政府那一邊就沒有接觸,是由沙州紀委副書記鐘洋幫著協調。鐘洋是老紀委,協助省紀委辦了不少案子,應該能夠信任。”

整整聊了一個半小時,陳再喜這才離開了省紀委廖平辦公室。廖平同志略為反常的行為讓他若有所悟,省紀委高層已經盯上了沙州,這次追查只是一個試探性動作。

廖平在辦公室整理了一會兒思路,從鐵皮櫃裏取出一份沒有封面的档案,來到了省紀委書記高祥林辦公室。

進門之後,他特意關上了辦公室大門。

高祥林是1996年從鄰省調來的,1997年查處了省交通廳窩案,1998年將茂雲查了一個底朝天,引發了茂雲地區官場大地震。這位年近六十的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聲名大振,一時之間在嶺西被尊稱為“白包公”,白指其膚白,包公是指其辦案時雷厲風行,令貪官紛紛落馬。

“怎麽樣,有收獲嗎?”

廖平在皮沙發上挪了挪屁股,尋找了一個舒服的位置,這才道:“高書記,你還真是料事如神,那些賬目做平了,孔正義的關系網果然深厚。”

高祥林很自信地笑了笑,道:“你要認識到辦理此案的難度。孔正義雖然只是處級幹部,但是他當了多年財政局長,關系網結得很深,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紀檢幹部不僅要敢於辦事,更要會辦事,否則打蛇不死反而被蛇咬。”

他伸出右手,在空中虛點兩下,道:“當紀檢幹部必須具備兩要,一是眼光要準,二是下手要狠。眼光準既能發現腐敗分子,同時又不能冤枉一個好人;下手要狠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腐敗分子沒有喘息的機會。因此,在我們決心沒有下夠、證據不太充分之前,就沒有必要讓陳再喜知道孔正義的其他事情。”

這一次到沙州,按理說也很隱蔽,卻仍然讓孔正義將以前查實的賬冊改掉,這讓廖平對高祥林心服口服,他掰著指頭算了算:“陳再喜這次下去,沙州市方面知道情況的就只有兩位主要領導、紀委正副書記,再加上市委辦副主任,這五位同志說不定就有人向孔正義通風報信。”

高祥林搖頭道:“不見得,這封檢舉信範圍很廣,憑孔正義的關系網,肯定會提前得知消息。不過從這次試探的情況看,周昌全、劉兵等主要領導的反應很好,這與我們掌握的情況一致,下一步開展工作就能避開一些環節。”

廖平繼續匯報道:“這次借著查檢舉信,小江按照事前交代的任務,調出了財政局的收入支出憑證、往來賬目以及銀行存款,還真發現一些問題。”

小江並不是第一紀檢監察室的人,這一次查案,涉及財務比較多。臨行前,廖平以此為借口,特意將精通財務的小江加入這個小組中。這種臨時成立小組的事情在省紀委很平常,陳再喜也不會覺得有異常。

就在高祥林和廖平閉門談事時,周昌全帶著侯衛東視察了沙州煙廠的廠址,在回來的路上,小車又拐到了南部新區。周昌全臨時起意,要查看四大班子的擬選地點。

兩人站在擬選點,吹著風,曬著太陽,侯衛東覺得周昌全有心事。此時他與周昌全的關系已經大大進了一步,顧忌也就少了許多,他很有技巧地問道:“周書記,你身體不舒服嗎?要不早點回去休息?”

周昌全突然問道:“對省紀委的調查,你有何看法?”

侯衛東直言道:“第一紀檢監察室三年沒有到沙州查過案子,這次過來查案卻是這種小案子。我個人覺得這種小案子,直接交給市紀委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由陳再喜親自跑一趟。”

周昌全贊許地道:“你也注意到這事,說明你很有政治敏銳性。”他臉色隨即嚴肅起來,道,“當陳再喜宣布調查結果以後,我就覺得此事不太對勁兒。高祥林是什麽人?他是嶺西的白包公,他辦的案子多數是出其不意,只怕這一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侯衛東對於高祥林倒沒有直觀的認識,他順著周昌全的思路道:“莫非省紀委掌握了什麽情況?”

周昌全道:“打鐵還須自身硬,只要問心無愧,就不怕半夜有人來敲門。”

侯衛東最了解周昌全的真實想法,想了想,道:“穩定壓倒一切。沙州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如果有市級領導或重要部門領導出了問題,將對沙州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響,我建議在近期市委可以專門談一談廉政的問題。”

周昌全搖頭道:“如果真被省紀委盯上了,那肯定不是一般人物,要談廉政教育,也只能在正處級以上幹部中進行,看看這些同志的悟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