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多用陽謀,少用陰謀 各自都有靠山(第4/4頁)

蒙厚石的夫人埋怨了一句:“老蒙,你發什麽神經,突然說這事,吃菜,喝酒,別給大家添堵。”

朱建國道:“對待歷史,我們要辯證地看。‘文革’的產生、發展和最終滅亡,其實也是當時社會環境的綜合表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文革’就沒有後來的改革開放。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必須正視歷史,以史為鏡,這樣才能把當前的工作做好。”

朱建國是省委常委、副書記,他站在嶺西全省的高度來看待問題,境界自然是不同。雖然是家宴,可是在場所有人都覺得他說得很自然,並沒有感到別扭。

蒙厚石夫人與楊森林感情最深,她眼見著楊森林情緒有些低沉,主動挑了一個話題,道:“劉教授,堅毅和堅強兩兄弟都沒有回來嗎?”

劉教授搖了搖頭,道:“堅毅在北京當了副總,每天忙得團團轉,別說回嶺西,媳婦打電話說,他平時把北京的家都當成了旅館。”盡管她是在抱怨,語氣中卻有掩飾不住的自豪。

“堅強今年春節也沒有回來?”

劉教授道:“堅強在讀博士,他所在的實驗室裏有中國人也有印度人,大家互相不服氣,堅強這性子,哪裏肯輸給了印度人,天天泡在實驗室裏。”她又道,“周昌全的兒子跟堅強在一個學校,專業不同,聽堅強說,大周的成績也很好。”

楊森林也聽說周昌全的長子在國外讀書,只是沒有想到他與朱建國的兒子在一個學校,道:“真羨慕他們這些年輕人,我那時沒有這種機會,如果當時去留學,現在回來也就是海歸了。”

楊森林話說得很隱諱,朱建國分管省委組織工作,閱人無數,如何聽不出來這弦外之音,剛才他又想到了在武鬥中死去的同事,就特意地問道:“森林,當了縣長,又當副秘書長,有什麽收獲?”

來之前,楊森林早就做足了功課,侃侃而談道:“從西周開始,我國就以縣為最基層的建制。歷代政府在中央政權組織形式和職官制度等方面,經歷過多次變化,漢三公、晉霸府、唐六部、宋兩府、明內閣、清軍機,唯獨州縣體制和構成方式基本沒有變化過。如今雖然是社會主義制度,但也相差不多,除了外交、軍事等重大職能,縣級政府的職能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沒有在縣裏工作過,對我國的政治就不會有深刻的理解。”

朱建國沒有想到楊森林突然掉起了書袋,頗感興趣地道:“三日不見,刮目相看,森林這兩年進步不小。”

楊森林道:“當初我想到省委來工作,朱叔叔讓我到縣裏,我還很有些想不通。這兩年,經歷了具體事,感觸良多,這些都是在大機關裏學不到的。”

聽了這一番話,朱建國很是高興,道:“這就對了,當初你想當縣委書記,老蒙也跟我提了此事,我就是不開口,這是有道理的。玉不磨不成器,人不打磨也不成器,森林一直走得順,就是要讓你在基層磨一磨,才能走得更遠。我們這一代人遲早要退出歷史舞台,你要做好挑大梁的思想準備。”

話說到這個地步,朱建國再也不肯多說了,大家就只談家事,不談政事。

楊森林心情激蕩得緊,這麽多年,他是第一次聽到朱建國朱叔叔說出這樣的話,他眼裏似乎已經出現了一條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