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多用陽謀,少用陰謀 很多人都在讀研究生班 (第4/4頁)

侯衛東緊接著道:“王主任的分量,我領教過,重千斤。”

兩人說笑幾句,話題又轉到國有企業上面,王輝道:“如今有分量的宣傳部門都在大談國有企業改革,按照慣例,其實都是為了十五屆四中全會吹風。我看到了一個統計數據,全國16874家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中,虧損戶有6599家,即使是盈利企業,相當一部分是在不提取基本折舊、不向技術開發投入、欠繳稅金和拖欠貸款本息的情況下才有微利,這種情況很普遍。如何讓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就是四中全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沙州情況與全國的情況基本一致,不談生產經營,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多數的醫療費用也報不了。”侯衛東雖然也天天看《人民日報》,他畢竟閱歷淺些,又不是專業新聞人士,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只是他熟悉地方情況,這是他相較於王輝的優勢。

王輝道:“山西大同煤礦,從工人到礦長,每人每月只能發放二百三十元工資,他們的口號是人人二百三,苦戰渡難關。大同煤礦舉世聞名,都是如此舉步維艱,我想在嶺西省找一個典型來解剖,下午就想到了你,沒有想到這麽巧,在這裏就真的遇見了。”

侯衛東道:“歡迎王主任一行到沙州調研,為沙州工業企業脫困解貧出謀劃策。”他又道,“我回去以後馬上報告周書記,我們這邊盡量配合。”他是秘書,有影響力卻無拍板權,雖然他相信周昌全會歡迎王輝,也在話語間留了條退路。

王輝道:“我沒有解困計,能做到的是客觀反映情況。”

王輝與侯衛東等人交談的時候,曾憲剛插不上嘴,他靜靜地聽著幾人交談,在餐廳明亮的燈光之下,倒顯得很深沉。晚餐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王輝和侯衛東談得很深入,兩人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