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6章 冰火兩重天(第2/3頁)

而時間僅僅只剩下兩天。

呵呵。

所有演職人員,就像是後面跟了條狗,只要停下來,就會被咬掉半個屁股。每個人都在重新確定自己的表演和工作,魯迪也不再傲嬌了,請了老朋友過來幫忙查缺補漏——當他發現《默》已經成為他從業以來準備最充分,綜合水平最高的舞台劇之後,不由感嘆,得罪詹姆倒也不是沒有好處。

……

一如季銘猜測,詹姆成為狗的第二天,西區的主流和傳統評論領域,突然將目光轉向了《默》,力度和廣度都遠超以往,待遇之高,簡直讓人認為這是個英國的國民劇了。

“今年最受期待的音樂劇?不!《默》是十年來最受期待的作品。”

“它的故事跟舞台是如此契合,讓人想起《劇院魅影》。”

“也許西區將在聖誕節向一個中國演員頂禮膜拜。”

“季銘,會是下一個西區音樂劇王者麽?”

“如果你了解《默》,你會發現,無論是它的故事結構,它的藝術表現,都注定了它必然是最適合改成音樂劇的作品。它將無與倫比的舞蹈,令人心醉的音樂,以及一個叫人沉迷其中而忘記現實的故事內核,難以置信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全然超出預料的作品。”

無論傳統評論領域是否式微,但他們這麽追捧一部“特殊”作品,理所當然會引發大量關注。

英國網友們不加掩飾地猜測:

“看上去是花了大價錢。”

“看到了麽,詹姆居然在誇一部亞裔主演的音樂劇,天哪,難道我們已經離開歐盟了?或者,是我在做夢?”

“說實話,我會去看的。電影的水平毋庸置疑,改編版本確實值得期待。”

“這些人跟威尼斯的評委們都是一夥人,當然眼光也一樣,《默》未必真有那麽好。”

“現在還買得到票麽?”

——“沒有了,我剛才打電話問過了,最後一張票被我之前的一個電話買走了。”

——“反正假期有好幾天,可以看後面一點的。”

“如果看了之後,沒有這麽好,我一定會狠狠罵這些恰飯的一頓。”

兩天的時間,足夠觀眾們買光頭十場的票,連邊角都沒剩下來。當然也足夠《默》成為聖誕前夕倫敦的熱門事物——一旦熱門了,關注度就會非常高。

所以英國的觀眾,乃至歐美的英語網民,從BBC,衛報這些大媒體上,也看到了《默》的消息。除了威尼斯影帝之外,它在中國的票房數字已經接近2.5億英鎊,或者3億歐元,或者3.5億美金——也就是說,已經超過了被認為類似的著名作品《黑天鵝》。戲多的,還要扯一扯,這兩部出自美國和中國的電影,正好代表著此起彼落的國際局勢,瞎扯淡。

同樣,中文版音樂劇在中國國內大獲成功,刷新票房紀錄的事兒也被報道了,以至於天成文化都接到了巡演邀請,來自英國和歐洲的一些劇院。

除此之外,季銘在電影上的戰績,也被歐美媒體刷新了一遍——“知道巔峰時期的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麽?季銘在中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可能比他們在美國的更高,這是一位中國的國寶級全民巨星。”

後面的人考證季銘的“中國國寶級巨星”“國寶級演員”在西方世界的來歷和出處,大約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華維於是適時地在推特、臉書上預告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

華維在西方的熱度,非常高,非常高,以至於在《默》公演前夕,西方世界對這部音樂劇和季銘的關注度,已經到了一個讓他自己都震撼的程度了。

因為幾乎所有歐洲和美國的重量級媒體,以及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把華維和《默》視作兩個象征,前者以科技硬實力代表中國,而後者則以文化軟實力征戰西方,現在,它們合流了——等著給《默》挑刺的,等著它一敗塗地的,已經遠超過詹姆那些人,想必此時詹姆一定非常興奮,並迫不及待地想要點燃那一根導火索了。

季銘不太爽,因為華維的宣布提前了,而且沒有告訴他。

所以季銘在公演前,特意把詹姆的事情告訴了華維,並且友情提醒了可能的後果,等到《默》一敗塗地,萬人嘲諷的時候,都不敢想象華維有多尷尬,以至於他們連連開會做預案,根本睡不著覺——但覆水難收。

不管對於華維來說,還是對莫瑞斯來說。

他們只能全力迎接《默》公演的到來,而且他們敢保證,觀眾席裏坐著的,將會是最挑剔和最別有用心的觀眾。而劇院之外,除了大排長龍等待入場的觀眾,居然還有為數不少的各國媒體,主要是本地的和中國的。

“你是從哪兒知道這部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