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誰還不是個破拆小能手呢

處處都能看見中西合璧。

仿明式冰裂紋,就是很多明清家具的屏風、櫃門、漏窗隔斷造型,那種看似淩亂的交叉分隔,很有傳統特色。

這裏用到大地毯上。

看似現代風格簡約線條的建築主體,卻對應南方園林山水經典的飛雲石。

還有園林景觀裏面常見的祥雲窗,呼應新中式風格的家具,但過道上卻配了一張抽象派大作。

這張貝聿銘以私人交情請來的華裔大師親手作畫贈送。

看起來就像是把墨水亂灑在了畫紙上,頂天立地的巨大幅面,在這裏就是面屏風,很多客人也許看都沒看就略過。

萬長生卻帶著小夥伴們,駐足跟前:“有什麽感想嗎?”

不管知不知道這幅畫來歷,所有小夥伴幾乎都有種相似的感受:“妙趣天成?”

“有些東西是命中注定?”

“對,就像我命中注定遇見了老大……”

“哇,好久沒聽見這麽清新脫俗的拍馬屁了,羅有道,你真是變了!”

能讓羅有道這麽內向又拙於表達的男生,說出這種話,應該是有感而發。

因為從香山地鐵站過來只有一兩公裏的上山距離,走出站台那一片的餐館、旅遊紀念品商店,為了跟已經到達的小夥伴會合,萬長生他們就步行上山。

哪怕天色已經黑了。

或者正因為天黑,這樣步行上山的路上,可以遠眺的山川白雪皚皚,樹林卻挑起一點點墨色。

畢竟下雪還不到二十四小時,也沒有大到立刻厚厚幾尺,地形地貌、層巒疊嶂,銀裝素裹下還有樹林、溝壑的暗色。

真是大白天來看,可能就是另一幅景致,夜裏被高度概括成黑白兩色,白色還不那麽清晰的感覺。

當時走著,大家就有點欣賞的味道。

現在站在這幅巨作面前,就豁然開朗。

這種墨色灑在雪白畫布上的感覺,不就是夜色中的雪景嗎?

換做你是畫家,你能用什麽樣的方式表達此情此景?

油畫具象的寫實?

壓根兒就看不清啊。

國畫工筆?

連色彩都沒有,就黑白兩色。

所以這張黑白油畫,隱隱然的居然是老童那種路數,用油畫的方式,展現了國畫黑白意境。

可又完全跟國畫沒關系,因為這是純抽象的畫面,跟亂潑似的!

連國畫大寫意起碼的神似都沒有。

連萬長生這樣的水準,如果不是剛才步行走上來,肯定都體會不到這幅畫的妙趣。

大家幾乎下意識的認定,這位畫家一定是在雪後畫的這張畫。

真正體會到了香山積雪的意境。

早一天來可能都沒有這樣的感受。

要知道這張掛在中庭通往戶外園林之間的名畫作者趙無極,堪稱迄今為止最成功的華裔畫家,作品價格是迄今為止的華人最高價,一生作品總價大概也就百來個億吧。

這一幅甚至不是八十年代的中國能買得起的。

偌大個國家那會兒只有區區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用到民生國防上都捉襟見肘,怎麽會花幾千萬去買這樣的畫。

沒錢談什麽藝術。

所以開業時候還被飯店經理笑稱:“這樣的畫,我也會畫……”

只能說那會兒還能尊重藝術,就不錯了。

也只有到了現如今這樣國泰民安的時代,大家才有余力站在這裏討論藝術,領會藝術。

那些年代的藝術家,如果不放棄自己的藝術浪漫,就只有成為海外遊子。

因為戰天鬥地的奮戰年華,容不得那麽多才子佳人。

這就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機遇。

當小夥伴們在驚嘆這張畫的時候,萬長生嘴邊卻難得的浮起點復雜表情。

冷笑或者哂然都說不上,但終歸是有點感慨的,也許這就是他從來沒有自視甚高的原因。

藝術家終究是要為這個社會付出的。

藝術存在的價值,不是為少數人歌功頌德,也不是成為少數人的玩物,應該為普羅大眾服務。

這是一個廟守掌管觀音廟的時候,就應該明白的道理。

有天賦,有才華的藝術家,當然有資格在艱難的歲月轉身離去,追求自己的價值最大化,這絕對無可厚非。

但有些人卻從來沒有心系過這片土地,只是在這麽多人從煉獄中爬出來重塑輝煌的時候,才裝模作樣的歸來。

那樣的回歸,對這片國土沒什麽意義,甚至是種嘲諷。

一直待在蜀中的青年藝術家,對這點感觸頗深。

在他的心裏,更崇尚那些留下來,默默耕耘,竭盡全力保留藝術、維護藝術的人物。

這才是國家的脊梁。

不過這會兒,他在意的還是這種中西合璧探索,偉大的建築師、著名油畫家,都在國外很多年,對中西方文化理解很深。

萬長生這土財主也就去過一次意大利,浮光掠影的看了看外面的世界,最多算是有點輪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