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找尋靈魂(第2/2頁)

高挑纖瘦的範老師小聲嘿嘿:“我們讀書的時候就討論過,為什麽現在很少出現這種通才了,因為現在有電視、遊戲機、網絡,現在還要加上手機,分散了太多注意力,萬萬倒好,他從來不熱衷這些東西。”

另一位導師離經叛道的更小聲:“而且這幾個通才好像都沒女朋友……”

頓時幾個家夥就偷偷詭笑。

郭槐生已經沒公開講話了,忍不住朝萬長生走近些觀察。

因為萬長生已經鬼斧神工的大開大合完畢,掏出他那把鉻釩合金鋼刻刀開始精細操作了!

篆刻刻刀,通常是兩邊雙頭的,一邊是平口,一邊是斜口。

萬長生現在就是捏著平口那邊,迅速的對那人臉面部進行刻畫塑造。

就像他早上給那寺廟裏面的和尚說的那樣,菩薩、佛祖的造型是什麽樣,其實在幾百上千年的傳承中,早就被總結出來三十二相,不是說像孫猴子那樣七十二變,而是指佛像從頭到腳三十二處部位的標準。

其中涉及面部的五官甚至精細到睫毛是什麽樣,都清晰的要求睫目旁毛也,謂眼睫殊勝,如牛王也。

這就是為了在各種藝人口耳相傳的手藝傳承中不要走樣,大體上可能會有當時時代的特征、當地的一些變化,但總體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這些準則在萬長生心裏,已經如同什麽畫畫不能用黑色一樣,成了下意識的本能反應。

而且那些菩薩的面部五官,眼耳口鼻的細節,對他來說基本上不加思索的就會從手下流淌出來!

就是能快到這種地步。

而且就像他當初給杜雯做的第一只頭雕小印章一樣,萬長生並不是把整個頭都雕出來,而是仿佛只切開一個面,從一個角度慢慢顯現出那種慈眉善目,普度眾生的臉胖,連頭上的肉髻都只露出了最下面的一排,底部稍微過了下巴而已。

這樣他的雕刻就反而取巧得多,另外一面多的背部依舊保持原樣的方正不動。

反而和雕琢的面部形成了對比。

讓看著他雕刻的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感受。

學生們很激動,甚至有齊聲協力給萬長生加油的趨勢。

被郭槐生擡頭搖搖制止了,他的感悟力當然強橫,緩緩感嘆:“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萬長生的雕琢,是在從石頭中,把一尊佛給救出來?”

學生們安靜瞬間,然後忍不住使勁鼓掌!

對!

就是這種感覺。

那塊石頭裏面,好像本來就一個靈魂!

現在雕刻,不過是把那石頭裏面藏著的靈魂解救出來!

恰恰就是原本的石頭方塊,只是一個局部露出這麽一張臉,越來越顯得栩栩如生慈悲為懷的臉。

就越覺得這才石頭本來的面目!

原來雕刻,還有這樣的魅力!

這就是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