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衛明德的點子(第2/2頁)

當然,敢這麽訛詐電業局的,肯定也得是有大背景的人,所以就是一句話,做這件事,不能是私人掛個公家名頭來做,反倒是公家可以掛個私人名頭來操作。

然而,陳太忠不想把這三個億扯到私人的事情上,所以說,他這就是白高興了,主意倒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不合適他用啊。

真是讓人郁悶,想通這個關竅,年輕的副主任悻悻地撇一撇嘴,走了回去,“明德,你這點子雖然好……不過,涉及了私人公司,這個真是不好操作,我也是體制內的人,得避嫌啊。”

“這可是有變通的法子呢,”衛明德笑著搖搖頭,對他的擔心頗不以為然,“操作這個項目,最大的問題是要有相應的關系,其次是資金,其他的倒都無所謂了……”

“那該怎麽操作,說來聽聽?”

“這可是真的簡單,你搞個基金不就完了?慈善性質的那種,”畢竟是做商業的出身,衛明德的點子張嘴就來,“農民用電的費用太高了啊,做為政府工作人員,你知道為農民減負的重要性吧?”

“哈,你這倒是不錯的點子,”陳太忠一聽就明白了。

弄個慈善性質的基金,當然,必須是私人性質的那種,然後由這個基金下屬的公司來管理小水電的電網,只要將電價控制在一定的價格下,能給農民帶去實惠,這件事就能做得理直氣壯。

只要這基金能名正言順地建立起來,獲得相關部門的認可,科委的創新基金就能為這個基金注資——或者說拆借吧。

總之,就是創新基金借錢給慈善基金,讓它贏利,贏利之後慈善基金還能做其他的善事,而科委的創新基金也能慢慢地收回投資和享受該得的紅利。

陳太忠缺的不是悟性,而是理念,衛明德一句話,馬上就讓他茅塞頓開,甚至他都想好了這個基金由誰出面來組織了——丁小寧,只能是丁小寧,小丁同學樂於慈善事業,這是杜省長都高度認可的。

不過,這麽操作的話,有一點還是讓陳太忠有點擔憂:這麽一來,我可是得罪了那些因為高價電費而獲得便利和利益的家夥了!

他在東臨水村住過,雖然時間不長,卻是也知道農電的電費是個什麽樣子,不說工業用電、灌溉用電什麽的,只說家庭用電,白鳳鄉一個鄉,電費就分好幾個档次。

鄉裏是八毛一度電,到了村裏就瘋長了,便宜的一塊二三,貴的一塊五六,什麽?你嫌貴?嫌貴可以不用嘛。

農民用電,為什麽會這麽貴呢?陳太忠還真知道這個問題的由來,他在東臨水,沒事就找人聊天了,那也不是白聊的,電費貴無非是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就是農電網比城電網疏松,距離也遠,所以,農電網的建設成本比城市裏高多了,電力在輸送時的損耗也要大得多,這是客觀因素決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認。

但是另一個因素,就是人為的主觀因素了,由於供電所在鄉村裏的抄表員缺乏有力的監管,很多人根本就是不收電費的,比如說抄表員家及自家的親朋好友、村長支書之類的,這多出的表數,卻是要由村民分攤的。

更有甚者,偷接了電線到磨坊或者水泵之類的地方,這電也是要分攤到農民頭上,要不說,這年頭有點權力真的是好呢?

所以,他真的很清楚,要是電費降下來了,受損的可不止是那麽一兩個人——雖然,受益的會更多,但是受益的未必會領情,可受損的絕對會耿耿於懷。

大家都知道,陳太忠對於被人圍攻,有種近乎於神經質的過敏,所以,一想到自己可能成為很多人的怨念目標,心裏就覺得有點不踏實。

不過他也知道,農民們在這一點上,被盤剝得很慘,所以,困擾他的就是:為了這個,跟那些小有辦法的群體作對,劃得來劃不來呢?

知道這種不平等的情況的人多了去了,其中不乏政府官員,人家都不出頭,我吃撐著了,去巴巴地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