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想得美(第2/2頁)

驚愕過後,周鴻基又恢復了冷靜,將形勢再次理順一遍,默然一笑,夏想有張良計,他也有過墻梯,夏想想放過何江海,接手何江海的勢力,他手中掌控的深層的證據,直接提交到中紀委的話,不愁何江海不全面倒塌,到時,夏想就美夢破滅了。

不提周鴻基的心思和幕後運作,夏想已經來到了高幹病房,敲開了何江海的房門。

和想象中何江海滿臉胡子一臉憔悴不同的是,何江海精神狀態倒是不錯,除了兒子之死為他帶來致命的打擊之外,其他一系列陰錯陽差的事件,似乎並沒有對他造成多麽重大的影響。

其實也無所謂了,中年喪子之痛,已經遠勝過權力上的得失,到了何江海的位置,再向上一步,和眼下的位置又有多大區別?

正省和副省在他眼中區別不大,但有兒子和沒兒子的區別,可就大多了。

一見到夏想現身,何江海的神情十分復雜,既有痛恨,又有不甘,如果再仔細觀察的話,或許還有悔恨和無奈。

人生之路都是自己選擇的,走向光明大道或是一腳踩空,都怨不得別人。何江海現在落得如此下場,說實話,他還真埋怨不了夏想半分。

何江海半躺在床上,夏想一進門,他先是一愣,然後就努力坐直身子,想要下床,夏想就急忙向前一步,扶住了他。

“何書記,好好躺著,不要動了。”半是命令,半是嗔怪,顯得既嚴肅又親切。

雖然不相信夏想出於真心,何江海還是驀然感覺鼻子一酸,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竟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夏書記,我……真是冤枉啊。我真是倒了大黴了呀。”

其聲哀痛,令人心生淒涼。從最基本的人倫角度出發,夏想確實為何江海的不幸而惋惜,並且深表同情。

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何江海落到如此地步的背後,何嘗不是自作自受?

何江海拉住夏想的手,痛哭失聲:“都怪我貪心不足,要是早早收手,何必落到現在的地步?夏書記,我算是看透了,出事以後,你是第一個來看望我的省委領導,真是人情薄如紙。”

如果說剛才何江海放聲一哭還讓夏想心生同情的話,剛才的一句話,就讓夏想又明白了過來,何江海在承受了喪子之痛以及面臨著即將失去一切的重大轉折面前,其實依然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因為他睜著眼睛說了瞎話,誰都知道,袁旭強才是第一個看望他的省委領導。

政治人物,不能以常人而度之,夏想又收回了同情,寬慰了何江海幾句,就坐等何江海切入正題,因為他此來探望何江海可不是為了從心理上安慰何江海來了,再說他和何江海之間也沒有那個交情,他是來等何江海提出交換條件。

何江海哭了一氣,不管是心理需要還是烘托氣氛需要,反正哭完了之後,他又開始懺悔,說是不該如何如何,先是看錯了人,和孫習民、周鴻基走近,是他有眼無珠。

然後又說他指示幾人在半路攔截衙內的車,只是為了給衙內添堵,一點兒也沒有要害衙內的意思,最後事情失控,他雖然也有責任,但並非他的初衷,具體幕後的推手是誰,他也查明了真相,到時會向省委和中央有一個詳細的解釋。

夏想越聽越覺得不對味,聽何江海的意思,還認為他有翻身的可能,不會被一免到底?

何江海是癡心妄想,還是真得到了上頭的什麽保證?

好嘛,夏想此來,原以為何江海徹底認輸,並且低頭服軟,不想他竟然還心存幻想,以為交出真正想要置衙內於死地的幕後黑手,他就可以從容逃過一劫?

誠然,在失去兒子之後,能保住官位對何江海來說,是莫大的安慰和勝利,但……到底是何江海分不清形勢,還是他又被人利用了,以現在的局勢,齊省哪裏還有他的容身之地?

夏想不想直接敲醒何江海的美夢,只是說道:“何書記有問題可以向省委和中央反映,我來看你,只代表我個人。”

何江海一下愣了一愣,多少知道夏想已經不耐煩他的表演了,就一本正經地說道:“夏書記,我有三個條件,如果你答應的話,我不但主動退下,還助你在齊省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