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夏想要當副縣長(第3/4頁)

在史老面前,夏想多少有點放不開,就感覺和在宋朝度面前差不多,有一種必須維持小心謹慎的感覺。幾杯酒下肚,史老忽然無意中提到了宋朝度:“小夏,你最近和宋朝度走得比較近,說說看,感覺他是什麽樣的一個人?”

夏想猶豫一下:“不好說,宋部長話不多,也有點不苟言笑,不過我能看出他對李書記的關心……李書記的事情,他都放在心上。”

史老和李丁山相視一笑,李丁山淡淡一笑:“朝度也算有心了……”

這話明顯是說給史老聽的,果然史老聽了之後,沒有什麽表示,只是微一點頭:“來,吃菜,嘗嘗我親手種的菜……”

夏想看出了端倪,史老對宋朝度可不僅僅是有點意見,而且意見好象還不小。

夏想一直在史老家呆到很晚才走,史老說了不少話,盡管都是講當年的一些往事,而且也沒有透露他的關系網,又不涉及到政治,夏想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倒不是他假裝,一般而言,年紀越大的人,越喜歡回憶,因為有了足夠的經歷可以去回憶。

夏想也有許多往事,所以在他聽史老講起以前的軼事和趣事時,再聯想到自己的前生今世,也是頗有一些感慨,感同身受。

晚上回到曹家,曹永國居然還沒有睡,夏想就又和曹永國說了一會兒話,把史老的安排一說,曹永國十分高興:“我說今天我怎麽都睡不著,心裏總是擔心你,原來還真有事。好事,太子黨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可怕,再說官場上的事情,一般也很少有你死我活的時候,還有史老在後面照應,有機會跳出城中村改造小組的小圈子,到地方上看一看,闖一闖,對你以後的道路,大有好處……什麽時候你和李書記說一聲,就說我邀請他來家中做客。”

夏想明白曹伯伯的心理,他自從崔書記和陳市長因為改造小組而產生矛盾的事件之後,就一直對自己留在改造小組頗有微詞,還是覺得改造小組太紮眼,容易遭人嫉恨,關鍵是,很容易成為政治犧牲品。夏想雖然自信可以從容應付許多突發事件,但也知道自己的分量,一旦事情非要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權衡之後,陳風還是會義無反顧的舍棄改造小組以求自保。

政治,向來不是溫情的產物,不見刀光劍影,卻也是危機四伏,在看不到的地方,硝煙四起。

其實他現在隨李丁山下到安縣,打開新的局面,也未嘗不是一次極好的脫身機會。說實話,他現在在改造小組的目的基本都已經達成。首先他已經成功地化解了高成松和陳風之間潛在的矛盾沖突,從而順利地將崔向和高成松推向了對立面,可以說陳風的危機暫時解除。其次他在改造小組辦公室,借助主任身份的便利條件,結識了沈立春,進而面見了成達才,還有,也因此和孫現偉成為好朋友,進一步認識了方進江和方格,可以說,收獲還算豐厚。最後一點,借助改造小組正式成立編制的機會,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由副科升到副處,可以說,他是改造小組辦最大的受惠者。

市中心的城中村只有三四個,二環以內的城中村,也為數不多了,至於說二環以外三環以內,還在遠景規劃之中,而三環的開工還沒有提上日程,城中村改造更是無從談起。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改造小組的工作重點會放到城中村改造的遺留問題之上,已經沒有了多大的挑戰性。

盡管說起來夏想現在離開改造小組,時機選擇得非常恰當,不過他心裏總覺得有點對不起陳風,好象他一升副處,就迫不及待地要和陳風劃清界限一樣。其實不用史老開口,只要李丁山開了口,夏想就沒有理由拒絕,畢竟從一開始,他就是想將自己的前途和李丁山綁在一起。

實際上陳風的突然介入,才是純屬意外。

夏想點了點頭:“我想李書記會很愉快地接受曹伯伯的邀請……還有,王書記年前約我去找他打牌,曹伯伯說我去還是不去?”

“王鵬飛?”曹永國一臉驚訝,大感意外,他若有所思地看著夏想,“在我印象中,王書記可不是平易近人的人,有幾次在常委會上的發言,很是咄咄逼人……他約你打牌,恐怕是另有深意?去,為什麽不去,能拉近關系的機會,怎麽能放過?許多人一輩子都抓不住這樣的一次機會。”

曹永國忽然又心滿意足地笑了:“小夏,連我都有點嫉妒你運氣太好了,我發現你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從錯綜復雜的局勢中,找到最關鍵的一個點,而且不但能找到,還都能抓住。最難能可貴的是,你年紀不大,卻一點也不急躁不冒進,遇事冷靜,不得不說,你比我想象中還要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