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先秦聖賢,不做學生好多年。(第2/2頁)

荀子的身上,有著一股安寧的氣息。荀子沒有真氣,沒有武藝,可是他的心靈境界比秦至庸高了一個大境界。

兩年前,荀子的心靈達到了“安”之境界。

秦至庸在荀子的身上,學到了許多的東西,可惜,心境這東西,真的學不來。哪怕眼前有個榜樣在,秦至庸都模仿不來。

荀子沒有功利心,只是單純地喜歡學問和教書育人,他的心靈非常純粹,不含一絲雜質。

荀子已經看破了生死和名利。

“性命於我如草芥,錢財於我如浮雲。”就是目前荀子的心理狀態。

這才是真正的無欲則剛!

秦至庸的心理狀態,其實和荀子非常相似,可惜他沒有能看破生死。

就差了那麽一點。

怕死,就不斷想要打破壽命的極限,獲得長生,對於提升心靈境界來說,是一種弊端和束縛。

能活得越久,就越是怕死。越怕死就越是追求長生。這是一個死循環。

荀子已經七十歲,人到七十古來稀,沒有追求長生,不怕死。

心無恐懼,就會獲得安寧。

荀子沒有刻意修煉心境,可是他只是專研學問,心境就不知不覺到了儒家的“安”之境界。

秦至庸站在荀子的跟前,施禮,略微恭敬地說道:“老師。”

荀子放下毛筆,擡頭望著秦至庸,笑著說道:“你的那田地侍弄完了?”

秦至庸點頭道:“草已經鋤完。到了秋天,把莊稼收割了,就能給老師您熬粥喝。”

荀子說道:“你提倡的知行合一,是至理啊。並且你也做到了。你那幾個師兄,心境上都不如你。你能放下身段去種田,把莊稼種好,李斯和韓非未必就能做到。”

秦至庸說道:“學生並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生知道,只要看破了生死,做到心無恐懼,不怕死,心靈境界就能達到‘安’之境界。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荀子哈哈一笑:“你啊,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至庸,齊王想要在稷下學宮選幾個人,和使團一起去出使趙國。老夫就推薦了你。據說,趙國出了一位項少龍,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奇人。你可願意走一趟趙國?”

荀子是趙國人,他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回趙國去看一看了。

秦至庸抱拳道:“學生聽從老師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