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八章 四維、神之文(第3/4頁)

想要真正的將量子計算機發揮到極致,需要混沌技術——但這又是一個矛盾之處。

科學技術,要的是精確;但量子技術,要的是變化。當然,不是胡亂的變化,而是可控的變化;但變化終究是變化,它並不是那麽容易。

好在大洋集團的科研人員找到了方法——無理數。

無理數和量子計算機的配合,堪稱完美。唯一的問題是,大洋集團、以及整個天元星文明對無理數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此前雷行風從聖劍上拓印回來的資料,卻助長了這種成長。

同步成長的,還有四維研究、二維研究,神之語言的研究——或者應該稱之為無理數語言的研究。

不知不覺中,時間來到了天元歷200年,大洋集團正式建立也有201年。

小小的量子計算機陣列,終於傳出兩個新的喜訊,而且不是小喜訊。

一個是:大家第一次建立了四維屬性的計算機模型。

還有一個就是:無中生有的創造了一個無理數、一個可以作為文字的無理數、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無理數:殺!

事情是如此重要,雷行風、冰河天君、姜雲、李無心被張浩一個消息,就從周天大世界這邊給叫到了鯉魚星雲。

哪怕技術進步了,哪怕有準聖神通,雷行風一行也用了五個多月才趕到。

“無理數的‘殺’是什麽東西?”最風風火火的,是李無心。

雷行風等三位準聖雖然沒說話,但眼睛裏的期待,卻怎麽也藏不住。這些年來,四位準聖進步之大,超乎想象。

此時在自家地盤,大家再也不掩蓋自己的修為——四名準聖頭上,都浮現出聖紋。

這聖紋,更復雜、更清晰,最重要的是這些聖紋竟然在變化!

也許積累還不太夠,但在準聖法則的積累上,雷行風四人已經遠遠超過一般準聖,也許都超過了七星君等。不過大家依舊在藏拙。

別說四名準聖,張浩額頭上,都有繁雜的聖紋。現在的張浩,真實修為已經達到金仙巔峰,法則根基已經達到大羅金仙巔峰。

唯一阻擋張浩進步的,是因為根基不夠。進步有點快呀,根基跟不上了。

在四名準聖期待的眼神中,張浩卻緩緩開口了:“老師,四維模型的建立,才是最大的突破。因為,它推開了聖路之門!”

某人背負雙手,傲然望天:“其實也沒什麽,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建立一個數學模型而已,簡單地說就是建模,一個數學的模型。

大家想想,整個世界其實都是數字構成的。”

“這怎麽算?”大家皺眉。

“想想大洋集團的計算機。利用計算機數學,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字世界。那麽,利用數字、各種法則為什麽就不能構成一個現實世界呢。而我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數字。

如果世界是數字的,我們也是數字的,那有些東西就簡單了。

過去,我們從大星系東側到西側,需要橫跨十萬光年。這就像是從數字陣列一行行走過去。

現在我直接跳行,速度自然就快了。

不過要跳行也不簡單,我們需要知道要落腳位置的數字,然後和這個數字產生聯系。所以我就用‘海內存知己’來表示。

更簡單的說,過去走樓梯,要一步步台階走過去,但現在是直接從樓頂往下跳。自然快了很多。但想要安全降落,我們還需要一個接應的手段。

哎呀,這東西我只能比喻,你們要是能聽懂就聽懂。要是聽不懂,就好好琢磨下。我覺得,這東西想通了很簡單。當然,首先你要有足夠的科學素養。”

從一名準聖口中說出‘科學素養’四個字,真有些……說不出的怪異。

準聖們沉吟。然後大家又返回研究基地這裏開始學習、思考、研究。就是苦了幾個準聖弟子。

張浩還好,畢竟大洋集團都是在張浩的指導下建立的;整個大洋集團的科學體系都是張浩引導的。

但其余的準聖弟子,卻愁眉苦臉的。四維的尊在,不懂就是不懂,那真的是超越了三維生命所能理解的高度。

如果一定要做個比喻,那就是螞蟻不會知道天有多高、世界有多大;你和它說它也聽不懂。

世界是三維的,但螞蟻的智慧只能理解基本的三維和眼前的世界。再多的它無法理解。

這是天生的枷鎖,是生命等級的桎梏。

不過不管是否能夠理解,大家還是要理解。這大概也算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優點了——過去,不理解準聖的道還想要強行了解,只有一個結果:元神崩潰。但科學卻可以按部就班的學習。

而後,大洋集團和天元星文明的精英們,卻開始忙碌了。科學研究就是這樣,一旦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突破口,接下來就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