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二章 星系級計算機(第3/3頁)

不過現在計算機研究還有一個精英:智能生命永恒。

而對於永恒來說,建造一個這樣的超級計算機,真的是……太有興趣了。

總之有了張浩的‘拍腦門’,大洋集團的精英竟然只用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拿出了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

雷行風旁聽了計劃書。

大洋集團高層的計劃書,當然不是紙面資料,人家直接作出動畫視頻了。甚至連建設過程、人員、費用、技術和設備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劃。

整體來說,就是在一個穩定的、紅矮星星系,建立一個‘超級衛星系統’。

紅矮星不用說,這樣的恒星穩定;其光亮也足夠。

然後就是‘計算機的主體’。一般的計算機,是將機器裝在箱子裏、或者是放在室內、地下室等,總之不是暴露的。

可眼下大洋集團要建立的計算機,是真正的‘露天’計算機了。要想建造一個包裹整個恒惺星系的計算機、或者工程等,基本上不可能。

至於說完全包裹整個恒星(戴森球),並不現實;只怕建設不到十分之一就會引力崩塌。真有建造這等工程的實力,星際移民不是更好。

總之既然不能完全包裹,那麽就要另辟蹊徑。其實也沒有多少復雜,就是模仿自然界的行星、衛星運動規律,在這選定的恒星星系內部,建立一個人造的行星衛星系統。

就是,設計中的‘衛星’有點多。

每一個衛星,都是一個光子計算機單元。設計中的計算機單元,在500公裏左右;每一個單元其實都是一個完整的、超級光子計算機。但要建立一個星系規模的超級計算機,這等‘單元’預計需要上億個!

所有的單元會通過公轉、相互盤旋等方式,保證引力平衡。

整個‘計算機’體積,預計可達一億公裏直徑。

另外,星系內還會建立一些大型工作站——上萬公裏的那種超級戰艦改裝的,這些工作站將負責光芒的聚集、發射、分配,數據的匯總;尤其是大型工作站本身的引力,也可以為計算機單元提供引力支撐。

最重要的是工作站具有超時空通信能力,可以為這個超級計算機內部信息交流,提供時間上的保證。

簡單的介紹了計算機的‘結構’,葛冬最後很有些自豪的表示:“張總,預計該計算機建成,不僅可以用來計算無理數,更能用來推演量子科學、多維時空技術等。

這樣的計算機本身,也可以作為我們與鯉魚星雲科學資料交流的中樞。

預計可以滿足大洋集團未來三十年的計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