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九章 工業(第2/2頁)

這是一個紅矮星的星系,這顆紅矮星的直徑竟然只勉強達到15萬公裏。比一些大型氣態行星還要小一圈。不過這個恒星的密度較大,平均密度幾乎達到8.6,金屬含量非常高。

如此這顆恒星天然就能誕生大量的‘靈氣’,不是星辰之力/星辰靈氣,而是那種普通的靈氣。再經過藍星集團改造,形成一個極品靈氣的生產點。

自從大洋集團追擊永恒的智能生命族群、意外誕生了小體積高密度的恒星後,大家就發現這種小體積恒星可以誕生靈氣。

小體積恒星進行的不僅僅是核聚變,也有核裂變。主要是恒星形成過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余恒星殘骸、或者一般的行星等,導致恒星內部含有大量的重元素。

這個發現,很好的解決了生命行星改造的問題——改造後的生命行星壽命很短。一顆本應存在幾億年的行星,會在短短幾十萬年、最多幾百萬年時間裏冷卻。

但不改造又不行,這裏是修行的世界,沒有靈氣的星球連基本的修行都不能滿足——基本修行需要的是靈氣、而非星辰之力。哪怕有些功法從開始就能吸收星辰之力,但那只是輔助。

整個修行世界對基礎靈氣的需求,一直都是一個無底洞。

直到大洋集團發現小體積、高密度恒星可以大量的誕生靈氣、而且還是極品靈氣後,情況才得到了改善。飛船從恒星上采集到極品靈氣後,投放到星球上,可以滿足基本修行的需要。

暫時這種技術,還是藍星集團的絕密技術。

眼下這顆小恒星四周就有十多個大型聚靈陣,這些聚靈陣可達上萬公裏直徑,將恒星上出現的靈氣收集、壓縮,最後由飛船帶走。至於說這些靈氣的分配,按照藍星集團的股權分配就好。

不過今天張浩等人不是來觀看這小恒星的,而是觀看這裏的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需要一定的恒星引力,以此來約束貨物不要亂跑。但又不能太大,太大會造成困擾、幹擾。因此物流中心選擇了這個小恒星。

小恒星穩定,沒有什麽強大的磁場、日珥、輻射、恒星風等。

此時在小恒星距離1200萬公裏的軌道上,有規律的環繞了大小16組星際高速通道出入口。大大小小的飛船進進出出。

有從外界進入這裏的飛船,這些飛船不能直飛最後目的地,而是要在這裏卸貨。這是防止滲透等。卸貨過程中,人員都不能離開飛船。

但卸貨也不是隨便亂丟,而是采用大型集裝箱。小的也有百米長度,大的可達五百米。

這些集裝箱簡單地拴在運輸飛船的龍骨上,運輸飛船如同地面的列車一樣。但所有的集裝箱都是固定的。

卸貨的時候飛船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速度環繞恒星運轉;等速度穩定後,脫離尾鉤;只有‘火車頭’單獨離開。

運輸飛船隨後會掛載空車廂,離開軍井星座。

而軍井星座內部的運輸飛船會放下空的集裝箱、掛上貨物,向另外的通道飛去。

整個過程中貨物都不需要減速或者加速,如此可以節約能量、提高效率。就是對技術要求高了點。

貨物裝卸過程中,都有嚴格的檢查。因為都是各種礦產資源,也不怕輻射,檢測設備全都是超大功率的射線裝置。真要有人藏在其中,分分鐘讓他享受下什麽叫做射線掃射。

這裏中轉的物資,包括各種礦產資源、從外界工廠輸入的基本材料和各種機械,更有從氣態行星上采集到的各種氣體,尤其是一些甲烷、氨氣等天然氣體,這些天然氣體主要是為天空植物提供養分的。

從這裏往外走的,有成品機械設備、普通機甲、導軌炮、飛船、無人機等,還有采集到的靈氣和星辰之力、以及大量的基礎丹藥等。

別看這裏建設只有三年時間,太空植物也只有一個星系培養,但就算如此這裏生產的基礎丹藥,也足夠藍星集團每天基礎丹藥產量的十分之一。這是工業的力量、是科學所打造的奇跡。

張浩等人考察了這裏後,終於放心的離開了。軍井星座的狀態堪稱完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發展時間太短、工業基礎還不夠。

就算如此,軍井星座生產的頂級飛船、導軌炮、以及機甲、還有簡並態材料等,已經對藍星集團的軍事力量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這裏的工業基礎真的很好,甚至超過了大型帝國的工業基礎。但這依舊不夠。戰爭越發的激烈,對工業的依賴也越發的強烈。

離開軍井星座之前,張浩下達了一個全新的命令:軍井星座的發展刻不容緩,所有工業基礎……至少也要翻倍。

飛船裏,張浩看著深邃的星空愣愣的出神:隱約中,張浩感受到了令人壓抑的戰火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