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三章 探索引力弦2(第2/3頁)

因此正常情況下的飛行,我們的飛行路線是曲線,而我們還不自知。

但是引力弦不同!”

說著,黃明山開啟新的畫面,畫面中一條難以察覺的潛流出現在海水中。

黃明山繼續說道:“諸位看,這是潛流。在實際的海洋中,也存在洋流。洋流是大海生命的脈絡。通過洋流,魚兒可以實現環球遷徙。這是洋流的能力。

而洋流本身也因為龐大的能量,直接打穿了不同密度的海水,形成一條‘捷徑’。

同樣,在星空中也有洋流,這就是……引力弦。星際中存在很多能量,這些能量並不是胡亂飛濺的,尤其是在周天大陣的束縛下。

不過洋流的解說,只能解說三維世界的。而引力弦,卻是涉及到了四維世界的存在。實際情況更加復雜。

但解說起來也簡單,我們研究後認為,引力弦就像交流電,不過引力弦的波動,不是正負的波動,而是在三維世界和四維世界的波動。

三維世界的波動,串聯的現實空間。這是引力弦的波谷。

四維世界的波動,就是我們要尋找的絕對直線。這是引力弦的波峰。

我們要在波谷進入引力弦,借用引力弦的能力從四維世界跳躍,並在下一個波谷出現,而後再次進入引力弦。只要我們能抓住引力弦的波動,我們就能實現真正的跳躍。

這種跳躍,可不是簡單的瞬移。瞬移的距離有限,而引力弦的跳躍……因為是通過四維世界的跳躍,暫時的理論研究認為,最遠可以一次跳躍上萬光年。而能量消耗卻很低,因為這是引力弦帶著飛船走,不是飛船破開空間。

目前對引力弦波動的研究,我們還是從天妖世界巨獸的跳躍能力中找到了一點東西。天妖世界的妖獸因為強大的氣血之力,這種單純到極致的能量,竟然可以與時空波動產生微弱的共鳴。

現在我們就利用這種能量極點共鳴的方式,研究了第一台‘引力弦推進器’。

引力弦推進器的技術細節,請林穎豪、冷風雪、葛冬三人解說。”

大洋集團的技術研究,層次分明。探索發現、理論研究、具體科研、技術和工程建設,一層層形成了嚴格的、卻有效的科研體系。

發言的是林穎豪。

“很榮幸有機會代表整個科研團隊講解新的技術。

這個世界,是運動的。而任何運動都會有波動。溝通波動最好的方式,就是同步波動、就是共振。

得益於過去的技術積累,尤其是要感謝永恒提供的數據、以及量子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我們終於研究出了一台實驗性質的引力弦推進器。

目前我們將這種發動機技術命名為:時空波發動機。引力弦引起的波動,是時空的波動。所以稱之為時空波。

這是大洋集團以及天元星文明的第二代超時空發動機技術。

第一代超時空發動機技術,是六十年前誕生的曲速發動機。後來我們的技術雖然發展很大,但其核心依舊是曲速技術。

曲速技術,是一種超三維技術。

但現在的時空波發動機,是一種準四維技術。對,準四維,暫時我們依舊沒有真正的達到四維的高度。目前只能說可以借用一些四維的力量,而且僅限於引力弦。

此前已經對實驗性質的時空波發動機做過幾次測試,相同負載下,每1000光年的能耗,竟然只有當前最好的曲速發動機三分之一。以後隨著技術成熟,預計可以降低到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

現場不少人都發出驚呼,連劉欣雨都忍不住驚呼。

進入星空這麽多年了,大家當然明白能耗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是什麽概念。

當前的星空雖然繁華,周天大陣核心範圍直徑約8萬光年,其中國家無數、修行者猶如海沙不計其數。

但大家對能量的利用,卻很是有些可憐。

靈氣,來自於對生命行星的改造,其直接來源是地核;而地核的能量來源是核裂變。

星辰之力,來自於恒星,主要是周天大陣的影響;後來大洋集團有了恒星改造技術,但說穿了還是利用的核聚變的力量。

在飛船技術上,用的一直都是核聚變。

直到大洋集團技術爆發,最近才有了冷核聚變,但戳穿了還是核聚變。

目前整個周天大星系對能量的利用,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核聚變就算是頂點。

至於說科幻作品中的暗物質能量核心、反物質反應堆、準四維的時空潮汐能量站等,都只存在於幻想中。

總之在當前的現實技術下,飛船的性能幾乎難以大規模提升了。因為能源本身就是最大的限制。而各種材料技術又脫胎於煉器手段,同樣幾乎觸及了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