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抉擇(第3/4頁)

整個大洋集團上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就算壓力再翻一倍、還是要負重前行。巨大的生存壓力讓大洋集團不僅不能放緩腳步、反而還要不斷加速。

想要緩解集團內部的壓力,必須要采取別的方法。比如,聯姻,通過聯姻來沖喜。或者探索外太空,讓集團內的壓力有發泄空間。

總之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大洋集團高層,對眼下三個衛星系展開討論。但漸漸地,大家將討論重點放在了一號衛星系和二號衛星系上。只是這個過程中,白玉堂始終沒有發言。

一號衛星系、也就是雙魚星雲,是看上去最有潛力的,但距離有點遠;距離天元星16.5萬光年。

二號衛星系,也就是綠洲星雲,潛力也不小,距離就近了不少,與天元星的距離是15.7萬光年;但這個星系與天元星的距離,正在拉開,每秒拉開27公裏,那麽一年就能拉開8.5~8.6億公裏。

這個距離……也許可以忽略。當今宇宙飛船動輒每月上千光年,幾億公裏毛毛雨啦。哪怕按照每年8.6億公裏計算,想要拉開一光年的距離,都需要約1.1萬年。

只是想要選擇綠洲星雲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因為綠洲星雲內擁有濃厚的星雲!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星球全年籠罩大霧,這樣的星球的工業發展、生活等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而這就是綠洲星雲的情況。

此外根據天文望遠鏡觀察,通過掩星觀測的方式,綠洲星雲中疑似存有大量的、而且還是超大塊頭的星空巨獸。

對於這個,趙大河重點解釋:“所謂的掩星觀測很簡單。如果一個人從燈光前面走過,會遮掩燈光,造成燈光暗淡。同樣,若一顆行星從恒星前面路過,也會因為遮掩部分恒星光芒,而使得恒星光芒有微弱的變化。

這種變化可能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但通過高精密度望遠鏡矩陣我們能發現十萬光年外微弱的變化。

綠洲星雲距離有點遠,但經過技術調整,能勉強觀測到一些外圍的、藍巨星的掩星現象。但我們發現這裏恒星變化快速、且沒有規律。不管是頻率、還是遮掩的光芒強度等。

一開始我們以為是飛船。但很快就排除了。因為飛船的航線一般都比較穩定。

大家應該知道,飛船在星空中速度很快,為了安全飛船的航線都是固定的。就算是周天大世界那些小國家,都會有這樣的安排。

最後綜合考慮,參考參謀部的意見,我們認為是星空巨獸。而且整個綠洲星雲中,這樣的星空巨獸只怕不是少數。這些自由發展了不知多少年的星空巨獸,也許不是我們現在能對付的。

畢竟我們推測過,綠洲星雲很有可能是一個大星系剩余的內核。這個大星系的原始大小,估計有現在周天大星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小。這樣的地方誕生星空巨獸,完全可以理解。”

張浩聽了,忍不住問道:“這個情況觀測多久了,有多少把握?”

“對於這個現象,我們觀測了半年了,並且是調用了幾乎所有的望遠鏡組成了超級陣列觀測的。

這個超級陣列的望遠鏡,形成了一個虛擬直徑達到12萬公裏的超級望遠鏡,觀測準確度……應該在九成以上。”

虛擬望遠鏡,是大洋集團一種望遠鏡技術。通過將大量望遠鏡排列成為一種陣列,通過計算機將所有的望遠鏡鏈接起來,形成一種蜂眼一般的結構。只不過這個蜂眼有點大,可以達到12萬公裏。

通過這樣的技術,可以將大洋集團當前的望遠鏡技術發揮到極致,可以發揮出單體望遠鏡百萬倍的靈敏度。當然,成本也水漲船高。

但通過這樣的望遠鏡技術,大洋集團也受益匪淺。

張浩稍微有些沉吟。從目前看,綠洲星雲無疑是最合適的。但若這裏真的有大量的星空巨獸,就另當別論了。

沉吟一會,張浩忽然說道,“有沒有可能這樣做。我們可以派遣一支艦隊前往雙魚星雲,但中間拐個彎路過綠洲星雲。”

“這個怕是不行。兩個星雲之間距離遙遠。”

張浩又說:“那若只是盡量靠近綠洲星雲,近距離觀察呢?”

趙大河沉吟一會,看了看星圖,說道:“若想不影響前往雙魚星雲的行程,最多靠近五萬光年。然後就要掉頭前往雙魚星雲。

不過若能前進五萬光年,我們的觀測也許能清晰一倍上。”

不過這時候,一直沉默的白玉堂卻開口了,“我覺得,探索鯉魚星雲或許更好一些。”

“哦?”大家將目光聚焦到了白玉堂身上。

卻見白玉堂站起身來,走到了講台上,走到了星圖前面,他手指劃過天社星座,“諸位,天社星座暫時已經基本獨立了,不再受控於紅河帝國皇室,也不再受控於玉井帝國。甚至有情報表明,天社星座正在勾結‘天紀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