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星際高速(第2/2頁)

黃龍這才點頭——本來還以為技術又偷偷進步了,明輝帝國賺翻了;結果發現空歡喜一場。

不過也不能算是空歡喜,這一次測試至少說明這種新技術潛力巨大;此前給出的數據,應該是保守的數據。

在藍星星系一個荒涼的行星上,眾人看到了最近藍星集團內部火熱的新技術:導軌彈射式超引力交通設備。

這個行星,實際上是藍星星系的第四顆行星,這行星與第三顆行星、也就是‘藍星’、藍星集團的總部所在,基本類似。

是地核未冷卻的巖石行星,擁有濃厚的有毒大氣層,星球氣溫較高。但卻擁有改造成為生命行星的潛力。以現在藍星集團的能力,最多十年年時間就能改造成功。若是金仙出手,也許幾個月就夠。

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這個星球一直就這樣放著,一直到今天。

此時星球的外太空多了兩個‘恒星同步軌道衛星’。

恒星同步軌道,也就是太陽同步軌道,其所在地位置,是‘平動點(拉格朗日點)’。一個星球(行星)附近,一般有四個平動點(地球因為有月亮,拉格朗日點有五個)。

行星與恒星的連線上,有一前一後兩個;這兩個不太穩定。

還有行星個軌道方向上,遠離恒星的位置,一左一右也有兩個;這兩個基本穩定。但這種穩定,是動平衡穩定,而非固定的;穩定不等於固定。

當行星環繞恒公轉時,平動點也會在行星、恒星的引力之間波動。因此位於平動點的物體,也會在行星和恒星引力之間‘左右為難’,也就成了一種動平衡、動穩定。

現在這兩套設備,就位於這兩個穩定點上。一個發射裝置,一個接收裝置。

老遠的,眾人就被眼前兩個設備給震撼了。

本來以為就是一個船塢性質的,但卻是一個極具科幻色彩的、如同小星球一般的設備。

張浩站在虛空裏,靜靜地欣賞眼前的技術和設備。這是由大洋集團提供核心技術打造的設備,也是當前巔峰技術產物之一,是智慧的結晶,是對自然的挑戰。

以科技為杠杆,以知識為支點,人類可以操控遠遠超出自己能力的力量。眼下就是!

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粗看類似,但接收裝置軌道呈現喇叭狀開口;而發射裝置軌道是平行的。

兩個裝置,都如同一串糖葫蘆。不過那些‘糖球’卻是直徑達到八十公裏的加速站、核島、以及時空裝置;中間串聯的也不是竹棍鐵絲,而是導軌和加固用的鋼鐵支架等。

發射裝置直徑約八十多公裏、長度可達570公裏;接收裝置類似,但前方軌道呈現喇叭狀擴散。

無論是發射裝置的出口部分、還是接收裝置的入口部分,都有強烈的空間波動,那裏的虛空如水面一般顫抖。設備正在進行最後的檢測。

遠遠地看著兩個設備,就能感受到其中磅礴的力量。

這不,連剛剛突破的張英豪都微微皺眉:“好磅礴的力量,我感覺仿佛兩頭被束縛的怪獸。這東西真的安全嗎?”

張浩笑道:“前輩放心,安全的很。這就是科學的力量,也是智慧的力量。

說起來,這新技術的突破,還多虧了世界之門。有不少關鍵的靈感、乃至數據,都是采集自世界之門。

至於說能量磅礴也是必須的,畢竟要扭曲空間,就需要龐大的能量。

目前有兩種解決思路。一種是增加飛行器速度,一種是增加‘船塢’的能量。而我們需要在中間取一個平衡點。

飛行器加速、尤其是大型飛行器加速並不容易;但船塢能承受的能量也不是無限的。

目前的狀態,都是計算過的,都在安全界限之內。”

張英豪微微點頭,“但這樣的設備,能耗應該極大吧?”

“若是一兩套設備能耗確實很大。但若是鋪開了,能耗會極大的降低,以至於可以忽略。比如發射飛船和接受飛船過程中產生的能量變化,實際上是可以回收的。只要後期形成交通網絡,能耗將只有當前的5%、乃至更低。

再說,現在的能耗也不過是多燒點氫氣。一個氣態行星都夠我們燒幾百萬年了。

我們計算過,等完全運營起來,運輸速度將提升十倍以上,能耗、運輸費用,將只有傳統的十分之一、乃至更低。

尤其是將技術難度和技術成本轉嫁到船塢上,船只可以更加簡單,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