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噴湧的恒星,中(第2/3頁)

根據計算,改造之後,恒星的壽命將縮短到3億年。這三億年內都將保持穩定。”

一邊說著,沈明海一邊打開計算機,上面已經有一個模型。

在恒星四周環繞六條軌道,軌道在南北極交叉,六條軌道讓整個恒星看起來如同一個燈籠——有12個棱角的燈籠。

軌道上,3000個微中子幹涉儀勻速環繞,相互之間如同嚴格訓練的軍隊隊列,一個個幹涉儀交錯而過,卻不會發生碰撞。

實際上眼下這顆恒星的直徑,依舊高達110萬公裏,距離恒星表面200萬公裏高度的軌道周長就是1600萬公裏。若軌道上安置3000個微中子幹涉儀,那麽微中子幹涉儀之間的距離高5300公裏。

張浩看著演示圖,緩緩點頭:“這設計圖不錯。但200萬公裏是否近了點?恒星的耀斑、日珥噴發等,都有可能影響設備的運行。”

“已經考慮過了,設備也做了強化。理論上一套設備可以運行百年。百年後我相信技術會有進步,再更換就好。”

“為什麽不一步到位?”張浩提出疑問。

“目前微中子幹涉儀造價昂貴。若再設計出可以長久使用的微中子幹涉儀造價將更加高昂。

考慮到大洋集團技術進步的快速,我認為眼下不計代價搞科研是正確的,但不計代價進行工業生產,卻有失偏頗。工業不是研究,夠用就好。

等個十年八年的,我們還會有更好的技術。屆時替換這些設備就行。

此外就是防止外界的覬覦。這等優秀的技術,必然逃不過肅風氏、紅河文明的覬覦。肅風氏還好說,畢竟我們打敗了他們。但十年後呢?而且紅河文明如果索要怎麽辦?

所以對外生產和應用的技術,我們都會刻意設計成為容易損壞的。這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張浩:……

大家似乎都學壞了,不過我喜歡!

說起來確實是這樣,這樣的恒星改造技術難以掩藏,一旦應用也就意味著完全公開。而如此技術,只怕高級文明是不會放過的。

天元星文明、大洋集團現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要忘記,天元星文明只是在某一些領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整體根基依舊不夠。

玄黃文明墜毀在琉璃島的飛船,依舊有很多技術,是大洋集團無法吃透的。如大型空間拓展技術,如晶界防禦技術,如納米機器人自動修復和建造技術,如可以獨立作戰的機械傀儡技術等。

雖然玄黃文明的技術很多都是修行延伸出來的,雖然這裏面有不少技術應該是從更高級文明那裏得到的,但吃不透就是吃不透,不足就是不足。

實際上天元星文明的發展,有些畸形了,整個社會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修行、軍事相關的科研和工業商業等。

總之張浩很清楚,大洋集團現在雖然發展的不錯,但也只是不錯。還要學會夾起尾巴來做人。在沒有還虛境界的高手之前,大洋集團要學會低調做人。

也因此,張浩聽到沈明海如此“未雨綢繆”,很是高興。“不錯,想的很周到。”

得到了張浩的誇獎,沈明海就完全放飛自我了:“因為這是第一次設計,所以我們按照百年標準設計。等到收集到足夠的數據了,技術進一步成熟了,我們就按照20年標準設計。”

張浩微微搖頭:“完整的商業要形成體系。要設計出五年、十年、二十年等壽命的,最高……最高就百年吧。別的文明問起也很好解釋,我們大洋集團的歷史也不到百年,百年已經是我們能做出的極限保證。”

於是一條坑爹的產品路線就這樣確定了下來。從此以後無數購買這款產品的用戶一邊氣的咬牙切齒,一邊不得不乖乖的掏口袋。

簡單的了解一下基本情況,張浩就跟隨施工飛船,向恒星的施工現場飛去。施工場地,就在距離恒星最近的黑巖星上。

黑巖星因為缺少水資源,難以建造生產基地,但建造組裝基地卻沒有問題。

在這裏,來自各地的零組件被組裝成為一台台龐大的微中子幹涉儀。這些設備可達三公裏左右。

在黑巖星表面已經鋪設了9條軌道。為了建造這些軌道,星球的北極硬生生被切下一塊。整個星球從外界看上去,就如同被切掉一端的西瓜,在北極這裏切出一個直徑約500公裏的絕對平面。

為了這個工程,大洋集團動用了不多的純陽境界高手。

在這個絕對平面的中央,是一個龐大的組裝工廠,四周是九個方向的軌道。

張浩來到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微中子幹涉儀組裝成功,在幾名歸真修行者強大的力量和法術下,直接被搬上了軌道上。軌道是由一條條平行的電磁導軌組成,每一根電磁導軌都有三米寬度,表面光滑如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