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反攻(第2/3頁)

科學研究是神聖的,是偉大的。但是科學研究不可能是純粹的,因為科研機構也是大洋集團的一部分,需要為大洋集團的整理利益而努力。

黃明山立即將研究團隊一分為二。一部分精英繼續研究真正的、屬於大洋集團自己的超時空旅行技術,而另一部分則開始考慮復刻肅風氏、或者紅河文明的技術。

其實就算是復刻,也不是那麽簡單的。有些基本知識還是要了解的。技術這東西不可能做到完全復制。如果復制、復刻那麽簡單,就不會有那麽多技術壁壘了。

因此,哪怕是復刻肅風氏、或者紅河文明的技術,也只有大洋集團有資格做到。

不過大洋集團也不需要復刻整個動力系統的全部,沒有必要、且成本也高。大洋集團只需要將設備最核心的、陣法部分復刻好就行。

大洋集團復刻的動力核心,吸收了肅風氏和紅河文明的有點,並盡量降低了對材料的依賴。又根據天元星的技術情況,增加了散熱。有些地方,比如一些陣法或者法寶結構的,也用大洋集團的技術代替,極大地簡化了核心。

大洋集團將復刻好的核心交給聯合國,聯合國再尋找代工,完成剩下的部分。

這樣的做法,極大的節約了社會資源,並充分的利用了各方的生產能力。

而大洋集團則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超時空動力系統的研究中——那種完全被自己掌握的技術。

從最初發展到現在,大洋集團始終腳踏實地。別人的技術再好,也不如自己的技術放心。

而且大洋集團考慮的更遠:暫時誰也不清楚整個周天星系的技術情況;但一個發展了上千萬年的星際大環境,有專利壁壘等幾乎是可以想見的。

君不見紅河文明研究超光速通訊都要偷偷摸摸的,磕磕絆絆的,最後據說還不成功——張浩懷疑他們成功了,但不敢聲張。

再看看肅風氏和紅河文明的超時空旅行動力技術竟然有很多相似的,就更讓張浩警惕了。因此,完全研究屬於自己的技術,不僅僅是大洋集團的信念和堅持,更是立意深遠。

不過暫時借用一下還是沒有問題的。

天元67年的年底,在北方飛雪翩翩的季節裏,經過一年半的休整,天元星聯合國方面,在劉欣雨的主導下,打造了一支全新的艦隊。

聯合艦隊的總負責人,依舊是獨孤俊傑。但副艦長卻多了幾個,智囊也有不少。

天元星外太空,這一支全新的艦隊浩浩蕩蕩的等待檢閱,等待全世界的檢閱。

而在天元星軌道上的艦隊,不過是這一支全新艦隊的一部分。在金星外太空、在火星外太空、在環木星軌道上、在冥王星外太空……各個工業基地上空,都有艦隊在整裝待發。

僅僅在天元星這裏,艦隊就有220座戰艦。最大的戰艦是一艘長約3.4公裏的梭型戰艦——實際上這是俘虜的肅風氏的飛船改造而來。這樣改造的飛船還有幾艘。

肅風氏的飛船並不是所有的都完全破碎,有不少飛船保留了基本完整的結構。拆拆補補還能拼湊出幾艘不錯的飛船。

而完全是天元星自己打造的戰艦,最大依舊不超過三百米。如果是貨運飛船,可以很大。但戰艦,卻不能太大。

好在,在冥王星那裏,大洋集團打造了好幾艘‘母艦’——或者說補給艦更合適。這些補給艦將不會深入前線,而是會遊離在戰場之外,必要的時候會選擇隱身。

張浩站在曙光太空基地,靜靜地看著遠處‘靜止’的戰艦——所有的戰艦正與太空基地同步環繞天元星運動。相互之間卻是相對靜止的。

劉欣雨此時一身簡潔的是商務裝,一頭長發盤起,英姿颯爽的站在曙光號太空基地最前方的觀察室,面對記者和鏡頭,鏗鏘有力地說道:

“68年前,我們第一次擡頭仰望星空,用探尋的目光仰望星空,而不再是敬畏。

43年前,我們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天地的束縛,淩駕於大地之上。

17年前,我們進行了第一次超時空航行,並與紅河文明正面接觸,且初步建立聯系。

但是三年前,災難忽然降臨。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災難,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文明給,忽然出現了。但我們的戰士們卻浴血奮戰,與敵人鬥智鬥勇,最後巧妙利用木星做掩護,終於擊潰了敵人。

同樣是三年前,我們卻成了驚弓之鳥。剛剛邁入星空時代的天元星文明,剛剛暫時解除紅河文明危機之後,卻遭遇了更大的危機。

我們遭遇了一個星際遊牧文明,遭遇了星際海盜!一個擁有至少五名還虛境界、七千名純陽境界的高級文明。

但我們沒有放棄,在全世界共同的努力下,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