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我可以給太陽升溫(第2/3頁)

人類掌握了技術後,第一個想到的,竟然就是破壞!果然,人類才是自然界的敵人。

張浩繼續向前方走去,並問道:“微波加熱或降溫的原理是什麽?”

“共振、或者應該說諧振。構成物質的,是基礎粒子。大的如原子,小的如電子、靈氣、光子。這些粒子都有自己的震動特點。

如果我們能利用高功率微波的波動,引起這些基礎粒子的諧振,他們的溫度就會升高。畢竟物體之所以表現出高溫,就是基礎粒子震動劇烈的原因。所以只要能加劇它們的震動,就能升溫。

最極限的情況,當粒子震動超過原子間的作用力後,就會脫離原本的位置。表現在外,就是軟化、熔化、乃至直接氣化。

反之,如果是降溫的話,就是利用反向諧振,削弱和抑制粒子的震動。

但這樣做的話,需要極為先進的偵查技術,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利用高功率微波降溫的技術難度,百倍於加溫!”

張浩聽了,立即就發現問題了,“可是基本粒子同時的震動狀態,是不同的,甚至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其震動方向也不同。那如何能保證高功率微波有效?”

“但物質是整體的,只要一個粒子震動,就能影響和帶動四周的,並迅速以點帶面的影響整體。只要功率足夠,很快大部分粒子就會改變運動狀態。也許這個過程,只需要幾秒、乃至更短的時間。

不需要所有的粒子都發生反應。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粒子參與反應,物質整體就會被完全破壞。

我們此前也利用琉璃島發掘的原子級材料測試。經過試驗後發現,只要有百萬分之一的原子諧振了,材料的結構就被破壞。那些堅硬的原子級材料就有了瑕疵,就會如同生鐵一般脆弱。”

張浩點點頭。自己想到的事如何適應原子的實際狀態,而林穎豪直接是改變原子的狀態。顯然後一種是簡單粗暴、實用有效的典範!

不過張浩還是詢問道:“如果降溫的話,原理如何?”

“這個……暫時還要研究一下才能確定。目前只能說從理論上推導,可以用來降溫,但具體技術如何需要驗證,然後才能給出答案。”

張浩贊許的點頭,就是這樣嚴謹的科研態度,才有了現在大洋集團今天的輝煌。

登上研究基地的公交車,不一會就來到了高功率微波的研究中心。主持這裏研究的,卻是冷風雪。

冷風雪看到張浩過來,很是誇張的跳起來:“林穎豪,咱說好了到時候給張總一個驚喜,你這個叛徒!”

林穎豪笑眯眯的:“驚喜已經有了,張總對這種技術很是驚嘆,忍不住要來觀看。”

冷風雪卻已經沖到張浩面前,“張總,來,我帶你看看我們正在研究的高功率微波。這個項目,是場能研究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最具有宇宙戰爭潛力的技術之一。

只是因為目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實用性並不高,就一直沒有向張總報備。”

張浩給予鼓勵,帶著好奇來到前面的實驗性質產品面前。這是一個類似於射電望遠鏡結構的產品——圓形雷達天線結構,直徑有35厘米的樣子,中間有一個天線一般的結構、有半米高度。

冷風雪立即安排手下的研究員忙碌起來,在前方20米距離放置一塊一尺大小的巖石,而後就啟動微波加熱。

沿途空氣溫度幾乎沒有多少變化,甚至還有研究人員不慌不忙的從設備前方走過。

而放置在20米之外的石頭,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紅、然後熔化。整個過程,竟然不足15秒!

在石頭熔化之前,支持石頭的鐵架卻沒有絲毫變化,也就是幾乎不受影響。張浩看到了這個現象,並做了詢問。

“我們鎖定的是石頭中矽元素的波動。因此,只有物質中含有矽元素的,才能與當前的微波諧振而升溫。

如果沒有矽元素、或者含量稀少,就可以無視微波的加熱能力。

這也是高功率微波的特色之一,具有很多特色的應用。舉個例子,當未來有一天我們和紅河文明的戰艦混雜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用高功率微波覆蓋攻擊。我們的飛船沒有變化,而紅河文明的飛船卻被破壞。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我們暫時還不能完全控制微波的波動,其對別的元素還是有影響的,只是短時間內看不出來。”

張浩眼中的好奇、驚嘆越發濃厚了。“目前高功率微波的作用距離,最大是多少?功率呢?”

冷風雪說道:“試驗中,最大距離就是100米。再遠就會被空氣幹擾,功率下降到臨界點。最大功率可達到3萬,但100米之後功率會衰減70%!”

“太空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