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走起(第2/3頁)

290多個小時,張浩幾乎大半時間都在這裏觀看。不僅僅是監督,更是一種自豪。在自己的引導下,現在的大洋集團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前後不到28年時間,就做出如此成就。不可否認,這個過程中有修行輔助、也有玄黃文明的資料借鑒,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改變一個事實:不到28年時間,將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一門心思修行的世界,帶到了太空時代,並且開始改造太空!

至此,整個天元星文明算是正式進入太空時代。

時間一點點過去,三顆被選中的冰行星先後啟動,進入大挪移軌道;而後大洋集團的星空巨炮也終於完成檢查。

在11月底,張浩再次進入太空,觀看星空巨炮的第一次發射。

完工的星空巨炮看上去很普通,甚至都有些樸素……也許還有點醜。整體看上去就如同一個長80公裏的疙瘩鐵柱。主體直徑因為蒙皮和防禦等而達到320公裏。

在導軌炮上,還規律的分布著一個個‘痘痘’。

其實那看上去不大的‘痘痘’都有30米大小,那是一個個小型的、最新技術的核裂變反應堆。為這座導軌炮供能的,是整整160座反應堆以及發電機。

而這裏采用的發電機,不再是蒸汽輪機。蒸汽輪機經濟性好、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維修簡單,但體積大。僅僅冷卻水系統就不是一個小工程。

這一次采用的是磁流體發電機。

磁流體發電機是利用惰性氣體攜帶少量鉀、銫等堿金屬為工質;在高溫高壓下,工質呈現電離狀態,最低溫度也要2000度高溫——其實就是電漿了,這種溫度下絕大部分金屬會直接融化,就算不融化、也會脆弱的不堪一擊。

也就是大洋集團因為最近電漿發動機技術進步,電磁漩渦流體技術成熟,才找到了解決方法。

核島內部本身就是電漿狀態;在電磁場的引導下,核島內部的電漿直接經過過濾磁場後進入約束管道中,最後經過磁場,在磁場中將自身攜帶的電荷轉移,完成發電過程。

磁流體發電機效率高,理論上可達百分百。當然因為磁場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磁流體發電機暫時效率可達60%以上。而當前狀態下,最好的燃煤火電廠,利用蒸汽輪機的,效率也不超過38%。

不過磁流體發電機技術還有欠缺,難以長時間運轉,相關零部件都需要單獨設計和生產,需要專業人員維護、保養、運行和管理。可靠性不是很好,一旦失控就是核爆炸。

但不管有多少缺點,其優點卻極為明顯:

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啟動快、技術復雜但結構簡單、核心部件大都不大、電流承載力大、電壓高。

核心部件不大、結構簡單,維修就簡單——壞了的直接更換。

效率高、啟動快、電流電壓大,就是軍工技術的標準。

體積小、重量輕,就能用在運動機械上,比如飛船、飛機、乃至空天飛機。實際上磁流體發電機技術成熟後,大洋集團已經在開始研究空天飛機。飛機將可以從地面直接起飛進入太空,哪怕是天元星的環境。

可以這樣說,一旦空天飛機研究成功,至少在這個領域、在應用科技領域,大洋集團將超越玄黃文明。

玄黃文明的飛行器想要離開星球,利用的是粒子推進技術。不可否認,粒子推進技術很強大,技術水平更高。但單純的技術,不等於‘應用科技’。

而眼下這導軌炮的能量系統,用的就是這等優秀的技術。

當然因為眼下這導軌炮還有部分陣法和法寶結構,因此還有安裝靈石的接口。不過今天要測試的,是電磁系統。

電磁系統測試成功,再檢查後,才會再測試陣法和法寶結構。再次成功後,才會測試最大動能。

至於說導軌炮的發射方向,就向紅河文明方向了。反正700光年距離,這導軌炮的炮彈應該飛不到。說不定沿途就會被某個星球、恒星的引力捕獲。或者幹脆就擊中某個幸運的星球。

導軌炮的啟動與測試,是黃明山親自負責的。

與此前利用法寶技術打造的導軌炮不同,這種純電磁結構的導軌炮啟動過程,並沒有繚繞的電火花。

實際上很安靜。若不是一系列指示燈亮起,若非指揮大廳眾人忙碌,甚至感覺不到導軌炮已經啟動。

但第一項啟動的卻不是導軌炮的武器系統,而是推進系統。

龐大的導軌炮尾部,以及側面超過50台電漿發動機最先噴出火焰,整個龐大的導軌炮以5米的加速度,開始掙脫天元星的引力。

張浩靜靜的看著,但是前來觀禮的客人們,卻有人不清楚——或者說大部分不清楚。

我們要看導軌炮發射,你們這是要跑路吧?我是不是對‘發射’二字有什麽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