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逃逸計劃?(第2/2頁)

第二種技術,較為復雜,比較可靠,目前成熟技術,是50噸推力;熱效率可達68%。

第三種技術,更復雜,維護困難,對技術要求高,穩定性略差;但推力可達80噸,熱效率可達86%!

最後三種技術都需要純水做工質,都需要核能提供龐大的電力。而因為核島比較笨重,整體結構推重比較低,所以電漿發動機依舊無法用於地面,只能用於太空中。

目前我們主要采用第二種技術的電漿發動機,搭配第一種為輔。

後續我們會繼續研究更優秀的電漿發動機,以及核聚變能量技術。爭取盡快實現可以地面起飛的空天飛行器。

而今大洋集團就已經有一批乙級技術、也就是第二等技術的電漿發動機下線,即將用於裝配飛船,並準備用於移動小行星帶的星球。”

沈明海說完了,大家還在發愣中。

現場眾人基本上都是懂技術的。也許此前他們不懂技術,甚至有些人還排斥技術;但如今見識到太空時代技術的強大後,都開始埋頭研究技術。

長時間接觸技術,甚至對修為都有觸類旁通的效果。也直到這時候大家才漸漸明白大洋集團曾經隱藏的秘密是什麽——學習、教育、思考、科學認識世界。

也因此,大家很清楚1.2萬度高溫意味著什麽。哪怕是當前強大的陣法也會被燒穿,神通法術都會因超過極限而失效。地面上那些異火,在這樣的溫度下,溫柔的如同蠟燭。

沈明海又調出一個視頻,是電漿發動機的測試視頻,不過是測試尾焰的。淡藍色、幾乎無法察覺的尾焰噴出幾十米,一根手臂粗的鋼棍伸入尾焰中,只看到鐵棍如同冰棍一般快速蒸發了。

這個過程中,鐵棍甚至都來不及變紅,就被直接被蒸發了。

看到這個畫面,不少人都覺得頭皮發麻:大洋集團的技術,越發的妖了。這技術,已經有從某些領域超過了玄黃文明。至少,玄黃文明似乎並沒有電漿技術。

好一會,宋王朝的太子趙國胤忽然開口:“這電漿技術,聽上去很強大。那,能否給天元星加速呢?”

“嗯?”沈明海有點發愣。我們在說小行星,怎麽忽然轉到天元星上了?

但是張浩卻聽明白了,“太子的意思,是直接讓天元星逃走?”

“對!還是張總反應快!”趙國胤大喜,一臉期待的看著張浩:趕緊來誇我吧。

然而張浩卻搖搖頭:“太子的想法是不錯的。但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一旦我們逃離恒星系,星球需要的陽光從哪裏獲得?沒有陽光,最多半年整個世界就要枯萎、冰封。

第二個,天元星直徑12.87萬公裏,質量千倍於金星。要將如此龐大的星球推入太空,需要多大的推力?速度又有多少呢,能逃過紅河文明的追殺嗎?

第三個,天元星的生命本身,就剩下1.4萬年左右。1.4萬年後怎麽辦?1.4萬年聽上去很長,但如今洞虛高手的理論壽命就有五千年。三代人之後,怎麽辦?”

“額……”趙國胤被張浩的三個問題問的瞠目結舌。

果然,任何事情不能拍腦袋,拍腦袋的後果就是被打臉。

這時候大洋集團的總經理白玉堂也開口了,“還記得最初玄黃文明的視頻嗎,他們當初逃亡的時候,用的也是飛船,而非星球。

如果是科幻作品,那麽我想說這是一個精彩的想法。

但如果是現實社會,也只能想想。

星球目標大、防禦差,容易被攻擊,結構松散容易解體。就算想要安裝發動機,也不知道安裝在什麽地方。以電漿發動機的推力計算,長時間安裝在地面上,會導致地殼崩潰,進而引發全球性災難。

還有星球太過龐大,引力大,發動機的尾焰也許還沒能飛出星球引力,就被拉回來。那樣的話,這發動機也沒有意義。

根據大洋集團目前的計算,飛船的最大直徑,理論上不能超過500公裏。五百公裏,是流體靜力平衡的極限,天體在沒有自轉的情況下,足夠長的時間後,會趨於比較完美的球形。但實際上當天體超過400公裏直徑,就會出現這種趨勢。

一旦體積過大,受創後,飛船會自我塌縮。

飛船尚且如此,星球……不過倒是可以拍一個星球逃逸的影片。”

趙國胤太子尷尬的摸了下鼻尖,“那我支持改造金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