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拍腦袋(第3/3頁)

葛冬臉上剛剛浮現的不滿,瞬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責任、使命,以及堅定地意志。

張浩視察了一圈回來了,立即給葛冬和其研究小組發放了一批獎勵。大棒和甜棗相互配合,才能就將大家的激情完全調動。

而後,張浩給下一步的計劃,親自題名:電磁巨炮!

用張浩的話說,就是: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身為科研人員就要敢想,要狂想,中規中矩的還做什麽科學家。

視察了葛冬這邊的研究,張浩就來到隔壁,時差另一種備用的技術。

雖然導軌炮技術算是重點攻關的,但也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其余相關的技術,都需要齊頭並進。

另外這邊還有一項研究,就是能量波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電磁、光波、靈氣等。此前的真元幹擾炸彈,就是能量波研究的技術產物。

能量波的研究,主要負責人,就是林穎豪。

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朱敏和張鑫翰配合研究;而林穎豪則重點攻關能量方面。

作為大洋集團發現質能公式的先鋒,林穎豪此前不久,更在張浩的引導、以及部分玄黃文明資料的影響下,開始涉足世界上最大的場能研究——時空!

時間、空間、速度、質量之間的關系,竟然分被林穎豪分析的差不多了。如今林穎豪更在開始研究建造科學研究最瘋狂的機器——對撞機!

當然,最初的想法等,都是張浩一點點引導的。但必須要說,林穎豪也不簡單。

張浩來的時候,林穎豪正在指揮工作人員對對撞機圖紙和設計進行第一次檢查和驗證。相比於葛冬的研究基地,林穎豪的研究基地中,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計算機。

而且黃明山、冷風雪、於越雲、劉明等大洋集團內部的高級科研人員幾乎都在。對撞機的設計和建造,幾乎要用到當前所有的高尖端技術。

張浩來了之後,林穎豪就在旁邊解釋:要直接研究場能,有些無從著手;‘場’這種東西,存在、卻又無法直接接觸,一種介於有無之間的事物。

就如同空間,我們都知道自己生活在空間裏;但你能摸到空間嗎?答案是肯定的:看不見摸不著,聽不見也聞不到!

“但根據光的波粒二象性、根據電子電流和電磁場之間的關系可知,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粒子來間接研究場能。

所以第一步,我們將建造對撞機。第一階段,是原子對撞機。”

張浩聽了,忍不住贊嘆的點頭,給予誇獎。

不想林穎豪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但是……目前經費有點不夠,差的……有點……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