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〇章 工業1.0(第2/3頁)

張浩不等劉欣雨回答,就開口說道:“陛下,這是技術!陛下您一直都接觸、了解我們,所以您覺得,我們的要價很貴很貴。

但陛下您如果站在外界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價格真的很便宜很便宜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進步了。這是技術!

技術,才是棲霞之國的未來。

全新的玄鐵生產手段,是技術。鋼鐵的出現,是技術。那龐大的封天鎖地大陣是技術。連致遠號戰艦,也是技術!

這一切,都是技術的進步。

以鋼鐵為例,為什麽我要價700上品靈石,他們卻欣然答應?

這,就是定價權!

我們掌握了技術,我們就有主導權;而這主導權中,包括定價權!

再說戰艦,因為我們有了戰艦,我們才開啟了希望,我們才得到了廉價的丹藥!陛下,您覺得一顆培元丹0.6靈石,是不是不可思議?但這只是我們的想法。對於東方來說,他們或許還覺得貴了!”

“技術?”劉欣雨若有所思,但她微微皺眉,總覺得還有一種核心,沒有抓到。“技術……發展下去是什麽?”

“一場革命!一場生產方式的革命!我想,應該稱之為技術革命,或者是工業革命!這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它以機器來生產機器!

陛下,我帶你去張家的生產基地看看吧。”

這一次,張浩直接帶著劉欣雨來到了張家的核心生產基地——機床生生產基地!

張浩考慮了許久,終於還是帶領劉欣雨來了。

劉欣雨是這個國家的首腦,國家的未來全系於劉欣雨一身。張浩想要讓棲霞之國真正的高速發展,就需要保證劉欣雨的思想足夠進步。

所以,張浩今天帶著劉欣雨走進了張家的核心。這裏,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

這,是一個機器生產機器的世界!

劉欣雨讓侍衛等留在結界外面,獨自一人走了進去。而後,她就驚呆了,展現在劉欣雨面前的,是一個鋼鐵與機器的世界。

劉欣雨掃視四周,卻一時間不知道該從哪裏看起。

張浩首先帶領劉欣雨觀察了汽輪機的葉片生產。汽輪機葉片,是現在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如今張家的汽輪機已經賣出五十多座,皇家商行也買入不少,劉欣雨很清楚汽輪機葉片的地位和價值、以及技術難度。

很多人想要復制張家的汽輪機,但都失敗了。失敗在……葉片上!

而此時劉欣雨看到葉片是怎麽生產的了。

先是經過反復折疊鍛打的高純度鐵塊,在紅熱的狀態下進入沖壓機壓制出基本的外形,然後經過復雜的淬火、退火、冷卻後,被工匠放入一台有些復雜的機床中。

這機床有橫軸、豎軸,甚至還有螺旋的軸;刀具順著螺旋軸推進,剛好劃過完美的曲線,將剛剛葉片的胚子拉出一道道細如發絲的鐵屑。

機床不斷運動,不過三分鐘的樣子,葉片表面就已經加工完成。而後進入下一道工序。

工匠們檢驗葉片合格後,開始在葉片根部打孔、銑削溝槽等等,最後整體拋光。整個過程全都是機床完成。

一個別人看來復雜得難以復制的葉片,在這裏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加工完畢。

而後張浩帶著劉欣雨看了汽輪機轉子的主軸生產。

主軸采取了全新的澆築技術。鋼水會被注入一個層層封印加固的容器中,先攪拌確定沒有氣泡等,然後密封加壓,上方有重錘施壓;等到鋼水開始半凝固的時候,就開始鍛打加壓。

一根鋼柱的冷卻往往需要數天時間,不過張浩卻帶著劉欣雨來到了一根成型的鋼柱旁邊。鋼柱有70多厘米粗、約四米長度。此時的鋼柱還有些紅熱,但已經行車吊起,開始熱處理。

再下一道工序中,一根鋼柱已經放在一台大型機床上,正在加工中。

機床飛速旋轉,一道道鐵屑卷曲著飛出,鋼柱被切削出精確的尺寸,剛好七十厘米直徑。

而後機床更換刀具,足足九支刀具同時下切,開始切割出一道道溝槽。溝槽漸漸加寬,一道道被切削的鋼絲卷曲著,落到地面,有的細絲甚至能延伸十幾米、如同一根螺紋。

很快主軸上就出現九道隆起的、十厘米高度的‘鋼脊’。而後刀具橫移,將這些鋼脊均勻的切開,並在其上開槽、打孔。最後整體拋光。

來到下一道工序,就看到優秀的工匠將一個個葉片根部的溝槽對準了主軸的溝槽,用比較柔軟的銅錘敲擊、對齊,最後加上螺絲固定。一個個葉片開始安裝,一個完整的汽輪機轉子已經出現。

再來到下一道工序,成型的轉子在低速旋轉,工匠們正在進行平衡檢查。這種檢查很仔細,通過給固定葉片的螺栓增加紙片一般的墊片來輕微調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