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海試(第2/2頁)

船體後方是設計精美的四葉螺旋槳,螺旋槳約有5米直徑,巨大的螺旋槳葉片由粗大的螺栓固定在主軸上,螺栓上方都做了半圓磨削和拋光處理。

船體長約110米,寬約19米,高約10.5米;安全吃水線7.6米。安全的標準排水量約4000噸,滿載的最大排水量5200噸。

但船體自重就高達1800多噸;後期加上火炮、上層建築等,預計要超過2500噸。也就是說船的實際有效安全載重,在1500噸樣子。

侯尚卓和王大可一臉燦爛笑容的跟在張浩身後講解。

張浩圍繞船體走了一圈,很滿意的點頭,“看上去不錯。有沒有漏水情況?”

王大可興奮地說道:“都用法術檢測一遍,滴水不漏!比木船都嚴密。真沒想到這用鐵造的船比木頭還要好。”

張浩點頭:“確定沒問題了啊,那明天我可要邀請人來參觀了,說不定會有化神期前來,你們可要做好準備!”

侯尚卓大喊:“放心吧少爺,保證萬無一失!”

張浩擡頭看看,向上飛去,“我們去船艙內看看。”

上了甲板,張浩踩著腳下同樣用鋼鐵打造的、幾乎看不到接縫的甲板,很是滿意。甲板十分厚實,用力跺了幾下,幾乎聽不到什麽回音。整艘鋼鐵戰艦堅固的超乎想象。

只是此時的甲板上一無所有,在預設的火炮部分還留有窟窿,能看到其中的工字鋼支架。

甲板面積高達1300多平米,船艙中倒是還有少許工匠,正在對船艙內部進行最後的修理、清理。甲板上大量采用螺栓結構,內部水密艙也有不少類似結構,對於一些毛刺、比較尖銳的邊角等,都需要修理。

另外船艙內部也在被分隔開來。這些分隔並非簡單的增加艙室,這個過程會進一步加固船體。這些技術,都是工匠們過去的經驗技術。

只不過過去使用的是方木和木板,今天使用的是工字鋼和鋼板;以前用的是榫卯結構、輔助釘子,今天用的是鉚接、螺絲等。最重要的是都建立了簡單的數學模型。

艙室布局很規整,尤其是彈藥儲備部分、燃料區、維修車間等等。當然這其中少不了張浩的指點。

順著中央的通道,張浩一直走到動力室。

因為技術的原因,這裏暫時采用的不是蒸汽動力,而是以靈石、陣法來驅動的輪機。輪機氣缸部分長達十余米,後方連接著直徑約六十厘米的主軸;主軸伸出船外。

連接處采取了一連串的蜂巢式軸封結構,並有油管與這裏鏈接。最後還有封印陣法,保證絕對的密封。

張浩轉了一圈,很是滿意。船上有很多細節都被處理的很好,幾乎挑不出毛病。

張浩很滿意,臨走之前對侯尚卓和王大可說道:“你們做好準備,接下來我會邀請諸多高手過來參加海試,不排除攝政王、太上皇親自前來。

這一次如果表現好了,獎勵少不了你們的!”

“是!保證不會讓少爺失望!”兩人興奮的大喊。

離開造船基地,張浩馬不停蹄的開始呼朋喚友——大洋集團的代表們,需要給他們一個信心,告訴大家:張家真的不是在吹牛。

還有劉欣雨也需要通知,讓劉欣雨看到希望。現在的棲霞之國已經很糟糕了,隨時可能因為一場失敗而導致全線潰敗。

晉陽之國瘋了,現在是一心一意的要拿掉棲霞之國。棲霞之國表現出來的韌性,與滄瀾之國的聯系,還有大洋集團、火炮、戰爭債券等種種變化,讓晉陽之國心頭難安。

張浩當晚灑出消息,第二天一早張浩就被侍衛給叫醒——大家都到齊了!

到齊了?張浩來到大院,就目瞪口呆。太上皇劉定山、攝政王劉欣雨來了,大洋集團的代表們來了,周書海、白玉堂(前九陽宗掌教)等具有影響力的高手來了。

還有,吳方海派遣了自己的弟子舒本南來了。劉景明甚至從前線趕回來,就為了看一次海試。

總之和張家關系不錯的,就算沒有來到,也都派遣了代表。

至於說不熟悉的……當然不可能來了。傅雲等滄瀾之國的人,一個都沒來。

張浩還沒說話,劉定山就沖到張浩面前,很是霸道急切地說道:“小子,真的能睡懶覺啊。帶路吧,老夫倒要看看用鋼鐵打造的巨艦是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