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小收益(第2/2頁)

馬蒂港作為新航路正中間地帶的中繼港,為新型貨輪加煤,能讓貨輪在離開陸地時減少一半的載煤量用於堆放更多貨物,讓鷹隼商會及幾個馬蒂港的合作開發商會,極為有效的控制了海運成本。

“外人”的船加煤不便宜,比陸地上貴出三倍,可只要不占據商品越洋利潤的大半,也願意在此加煤。

不過大家都加煤,西北的島子產出跟不上,從陸地運煤至馬蒂港就成了一項新的遠洋貿易業務,用於補貼島子的產能同時,也能創造一個抗風險環境。

比如運煤船隊被風暴或海盜坑了,馬蒂港仍然能維持煤炭的足量供應。

同時,馬蒂港作為有著新航路上吞吐量最大的中繼港,它還建有專門的油品庫,會儲存一些柴油、潤滑油供應來往船只。

遠洋貿易中,柴油不是主力,主要用於海上求救、救生使用,大貨輪都會備有小的柴油艇,不至於故障拋錨後就在海裏等死。

通過做各種船的補給,馬蒂港有一筆還算客觀的利潤,幾家股東的心都很野,利潤沒有抽走,全部反饋到港口,每年都會增加新的泊位。

沈文劍一行進港的時候,馬蒂港裏最大的在建工程,是一個巨大的幹船塢。

幹船塢建成之後,將能形成對十萬噸貨輪的排水大修能力。

是,船主們當然可以選擇在陸地港口大修,但海洋裏意外是很多的,總會有些奇奇怪怪的情況引發進水之類的隱患,嚴重時甚至不得不拋棄一些貨物,相當於給船主放血。

不過重點在於,現在龍元世界十萬噸級的貨輪還在理論階段,馬蒂港就已經在修幹船塢,由此就能看出馬蒂港的設施有多完備,在海海運商人的眼裏,三位女神的地位恐怕都比不上馬蒂港。

大概也是因為馬蒂港難以被撼動的地位,小小的海星島上,三大教會的教堂一個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