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剌

十一月十三日,趙然自升龍府啟程,前往緬甸總督區。青羽寶翅停在了總督府所在地,原緬甸國都古剌。

趙然在古剌城中所見,到處都是佛寺,可見被道門占領前,這裏的佛門有多麽興盛。可惜緬甸與暹羅一樣,雖說都是佛門之地,卻與西夏、吐蕃、北元佛門不是一個路子,雙方不僅分立數百年,甚至往往互相詰責,說對方走錯了路。再加上地勢的相對隔絕,來往非常少。

這次道門進入緬甸和暹羅,中土佛門只能望而興嘆,有些僧人甚至暗暗為道門喝彩。

除了緬甸總督張元吉、都指揮使宋雄外,南部的暹羅總督寧佐臣、暹羅大城流雲觀方丈倫帶娣和監院梁逍遊等一幹決策層都趕至古剌迎候趙然。

緬甸剛剛歸入大明六年,暹羅更晚,剛剛兩年不到,一切都在重建,因此信力都很低,沒什麽可說的。但趙然依舊要給他們分解任務,不施加壓力,人就有可能松懈,定個目標擺在前面,自覺不自覺都得往前走,哪怕走得慢一些,沒有達到目標,也比沒有方向原地踏步來得快一些。

緬甸一千二百萬人、暹羅八百萬人,趙然也沒有太過分要求他們,更沒有讓他們瞎報。最終分解的任務是,六年內,緬甸要求信力值達到八千萬,暹羅則為六千萬。

和安南、占城相比,明顯低得多,更不用說瀛州了,從人均值上而言,也遠遠低於已經五千萬信力值的高麗。但這兩處過去一直是佛法昌盛的所在,要扭轉百姓的信仰,其難度更大,這個任務要完成起來還是不容易的。

緬甸和暹羅的定位與安南和占城相似,都是大明的糧倉,除了信力任務外,趙然也給他們壓了糧食任務,三年內,出口本土和瀛州、高麗的稻米必須達到十五億斤,六年內達到三十億斤,十年內達到四十億斤,以養活本土越來越龐大的人口數量。

為此,兩個總督區都要大力開墾土地,“動員”更多的當地百姓投入農業生產中。

糧食能夠生產出來,同時還要解決輸送問題,趙然這次來,順帶一項任務就是視察港口建設。

暹羅趙然沒打算去了,大城以南的海岸港口本就是個成熟的良港,需要做的就是擴充吞吐能力,緬甸這邊就差了不少,需要好好看看。

第二天,張元吉等人就陪著趙然去了西海岸的藍裏島,這是張元吉選定的港口位置,一旦趙然同意,馬上就可以從四季錢莊拿到貸款開始施工。

藍裏島和海岸只隔著一條狹長的水道,自然條件非常優越,一看這地形,問清了水深情況,趙然就拍板同意了,但他要求把原定的港口方案再擴大一些,必須能夠同時停靠三十艘大型集裝箱船。

“欽州港船廠已經在占城設立大型工坊了,利用占城充沛的木料造船。明年三月,第一批二十四艘兩千料集裝箱船就要下水,之後每年預計打造兩千料集裝箱船九十六艘,全部用於緬甸、暹羅、占城和安南的貨物運輸。龍江船廠、泉州船廠每年也會投入船台生產兩千料集裝箱船,我要求他們每年必須向這邊供應四十八艘,三年之後,可以勉強解決這邊海上運力緊張的問題。”

除了糧食外,緬甸還有一項支柱產業:水翡翠。水翡翠不僅有裝飾之美,同時更是煉制法器的好材料,道門目前使用的法器,至少三成需要用到玉石,水翡翠就是一種很好的玉石,通靈效果極佳。

考察完緬甸和暹羅的情況後,趙然開始著手準備這次南行的真正目的了。

在古剌的總督府議事廳中,他向張元吉道:“元吉天師,對面是什麽情況?”

張元吉早有準備,將墻上的幕布拉開,指著一幅輿圖道:“弘法真人請看。緬甸隔著大海與天竺相望,當地人稱為孟加拉灣,在孟加拉灣的北部,是孟加拉,目前與我們隔著那迦丘陵對峙。”

趙然指著天竺道:“這幅圖是哪裏來的?準確麽?”

張元吉道:“我們花重金購自德裏的商人,這是德裏王朝的官方秘圖,就我們所如,大致範圍是對的,但要說精準,談不上。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天竺貌似散沙又非散沙,情況很復雜,總體而言,南北方是分治的,北方的德裏王朝實力最強,南方則由三十多個諸侯國割據,向德裏稱臣。南方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是孟加拉、賈巴爾、比達爾、古巴加、班加羅爾,稱為南方五雄。”

趙然問:“搞清楚了麽?實力有多強?”

張元吉道:“我們了解最多的是孟加拉,估計人口上千萬,該國在那迦丘陵陳兵十萬,有法術的差不多千人,修為都不高,但法術很怪異。”

趙然聽得直點頭:“一個諸侯國就有上千萬?”

張元吉道:“我們聽說,南方五雄人口都在千萬以上,其他諸侯也在百萬到數百萬不等。天竺諸國,實力最強的還是北方德裏王朝,據說有六千萬人。有人說,天竺加起來有兩億人,也有人說三億人,還有說是四億,具體多少,從來沒有人統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