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慶原君

三清殿中空曠寂靜,除了趙然和他身後執如意、捧拂塵的諸葛家光和楊福文外,再無他人,反而顯得更加高深莫測。

李峘在隱隱約約的道樂聲中緩步上前,於拜墊前停步,稽首拜倒,恭祝趙方丈萬安。

趙然伸手:“慶原君不必多禮,坐。”

李峘起身,一張蒲團不知從何處飛落,將他腳下的拜墊頂至大殿旁的角落。

李峘忙道:“方丈面前,焉有小王的座。”

趙然袍袖輕揮,一股大力送至,柔和卻又無法抗拒,隔著三丈多遠,將他卷入座中。

就這一手,不到金丹境修為是無法辦到的。高麗王宮中也有到大明求學問道之士,大多入的是散修門派,修到黃冠境便可榮歸故裏,受各方供奉,全國上下難見高士。

也有少數僥天之幸者被館閣這等玄門正宗收錄,卻根本沒工夫也沒興趣衣錦還鄉。

因此,以李峘王太弟的身份,也難見高修,當即被趙然這一手給震住,不敢造次。

趙然細雨春風般的詢問了慶原君李峘在京的生活,李峘回答:“天朝上國,氣度雍容,市井巷陌,極盡繁華。”

趙然又問起他這次親自朝貢有什麽心願,李峘伏地叩首:“今來上國,一為明高麗臣服之心,二為專程拜見趙方丈。”

第一句說的是等候大明冊封的意思,高麗國王李峼前月病逝,兄終弟及,由李峘接位,但接位必須經大明冊封才算合法,故此前來求取封號。封號至今未下,所以趙然仍稱其為慶原君。

第二句就更直白了,不兜彎子,指明是來拜見趙然的。

“小王雖在高麗,亦聽過方丈的偉跡。率軍平叛,重朔朝綱,此不朽偉業也,小王由衷敬佩。小王還聽說,方丈有教無類,無資質根骨者,也可被方丈帶入修行,故此冒昧前來,只盼能得傳法。”

趙然沉吟道:“我這門功法,需植根於信道沃土,否則事倍功半。”

李峘道:“高麗雖說地處偏僻,但人心向道、崇慕中華。”

趙然點了點頭,問身旁的楊福文:“去年高麗信力值是多少?”

楊福文回答:“一百一十萬圭。”

趙然頓時沉默不語。

李峘立時又是慚愧又是著急:“小國寡民,畢竟見識淺陋,於大道領悟不夠,故此信力有所不足,但我國中大族,俱是道門信徒,每日晨昏定省、年節參拜,是絕不敢漏了的,還望方丈明察。”

趙然仍舊沉默不語,李峘腦筋如飛般轉動,立刻道:“小王其實也為此憂慮不已,這次前來上國,有一不情之請,希望能請得幾位高士,前往下國主持布道,開化指引下國愚民,不知方丈能否通融?”

這一下表態,才令趙然重新開口:“慶原君有心了。不如貧道與慶原君做個約定可好?”

“請方丈示下,推薦幾位道門高士,小王必待以國師之禮。”

“赴高麗人選,慶原君可與道錄司詳談,此非貧道職責所司。貧道想和慶原君約定的是,高麗何時達到二百萬圭,貧道便傳慶原君第一層功法,今後每漲二百萬圭,貧道便傳你下一層,可否?”

李峘暗自嘆了口氣,沒能立刻得授功法,確實遺憾,但反過來想,今日的拜見,其實又是樁幸事,他得到了傳法的承諾。

此刻心中便立刻盤算起來,應當如何在高麗將道門信力提升上來。

從雞籠山下來,李峘吩咐在山下等候的隨從:“盡快向道錄司申請,孤要前往拜訪。”將趙然的要求大略說了一遍。

陪同的議政府右贊成連忙答應了,請鴻臚寺官員領著,先行前往道錄司。

上了馬車,起居舍人跟隨同車,對剛才遺漏的部分細節補充記錄,記錄完畢,不由有些不忿:“雞鳴觀稍嫌霸道了些,一百萬圭信力值還不夠,我高麗自有高麗的制度,就算是真師堂也沒如此指手畫腳吧?”

李峘道:“既尊上國為主,又怎能再打自己的小算盤?不要耍這些小聰明,得不償失。”

見那舍人臉上似乎還有不服之色,李峘也不再說什麽,晚間直接下了道旨意,將其由議政府四品舍人遠謫江原道六品察訪使。

右贊成小心翼翼詢問究竟,李峘道:“此人心胸不闊,於上國似有怨懟之意,留在京中恐壞大政,惜其文采斐然,發出去寫詩便是。”

又向左右道:“孤是要拜趙方丈為師的,把旨意傳回去,孤是今年入道還是明年入道,就看眾卿的努力了。誰讓孤入不了道,孤就讓誰上不得朝!”

到了十月中,李峘終於等到了廷議批準的冊封詔書,由天子冊封為順懷大王,主高麗國政;妻沈氏冊封仁順王妃,子李暊封順懷世子。

在華蓋殿受封之後,李峘算是坐穩了國主之位,哪怕他在大明再待個十年八年,位子和權勢也無人威脅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