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依據

堂上眾人都默然不語,仔細思量著景致摩的話,相顧駭然。

有人道:“上觀下過嚴令,不許館閣幹涉十方叢林……”

景致摩當即問:“此令見諸何處?”

說話之人頓時語塞,眾人以前不覺,今日仔細回想,卻發現居然奉行了不知多少年的慣例,竟然找不到出處!

只聽景致摩道:“近月以來,我翻閱道門百年以來頒布的詔令,裁定的各類道門戒律規範,發現所謂館閣不許幹涉十方叢林的規矩,竟然不見諸明文之中,當日便感奇怪之至。後來無意間請教一位前輩,才找到了這條規矩的出處。”

嶽騰中忍不住問:“出在何處?”

景致摩道:“不知諸位可曾讀過承康子祖師所著《長春劉真人語錄新攥》?”

承康子祖師是百年前受詔飛升的有德真道,姓邵名以正,封賜“振法通妙真人”。邵以正是“演教長春真人”劉淵然的大弟子,曾著有《長春劉真人語錄》,記述了劉淵然的日常言行。

在座數十人沒有不知道劉淵然和邵以正的,但看過《長春劉真人語錄》的很少,大部分人甚至都沒聽說過《長春劉真人語錄新攥》。

眾人不敢露怯,只是聽著景致摩侃侃而談。

“長春真人雲:人人本來清靜,只因主人無覺照,被物欲所牽,聲色汩於外,情欲蕩於內,顛倒夢想,無由漸息,所以不能清靜。

又雲:福慧雙修乃得道之真諦,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立而仙道成,種修福德可救拔俗世厄難,有益於百姓,且提升自身道德,乃得道成仙的條件之一。

是故承康子祖師問曰:何時修福?何時修慧?

長春真人答:修行如煉丹,有主賓之分,因時而異,順勢而為。譬如亂世,主為修福,由館閣而入世,以造福世人,治世之中,主為修慧,宜養慧根,館閣不理俗務,不涉十方叢林。

諸位,此說,即館閣之士不幹涉十方叢林的唯一記載,再無其余,當然,或許是我才疏學淺,尚未看過。百年以來,此語不知何時傳開,漸漸成了我道門一項默認的規矩。”

過了片刻,只聽嶽騰中道:“若是如此,只怕這項規矩大有可商榷之處……”

景致摩道:“所以我很擔憂,過去沒有修士直接在咱們十方叢林出任道職,這條規矩用處不大。現如今有了趙致然,我們再想把這條規矩撿起來的時候,竟然發現這條規矩本身的來歷和立場是站不住腳的,諸位細思,是否和我一樣感到畏懼?面對將來可能出現在你我身邊的修士,應該怎麽約束他們?或者說,我們這些俗道,真的能夠約束他們麽?”

有人問:“景殿主,以你之見,又該如何?”

景致摩慨然道:“上書以求詔令!若是諸位不願結名,我景致摩願獨自上書三都!我知諸位的顧慮,無外乎事涉修士,不敢擅言,但我景致摩不怕!我們這些身在十方叢林的俗道,若因惜身之故而畏首畏尾,將來法度敗壞之時,如何自處?若是當真因此取禍,我景致摩願一力擔之!”

景致摩在這次議事最後講的這番話,深深震動了在場的所有道士,無論所站的立場和背景怎樣,無論持有的立場如何,每個人都在思索他提出來的那個問題,當修士出現在你的身邊時,你會怎麽面對?

議事結束之後,符雲真將景致摩招到了身邊,道:“三天之內,把你今天講的話整理成文,提出建議,報給我也可,或是報給你們典造院潘典造,此事我會和他溝通,盡早提交三都。上書一事,不需你獨自承擔,這是整個十方叢林同道們的共同心聲。”

崔殿主、許方主和林高功這三位齊齊出門,相互對視,良久無語。他們是專門負責與趙致然談話的,辛苦近月,卻沒想到,這次議事的議題明明是裁定杜騰會的案子,怎麽忽然就轉變到要制定明文詔令,限制趙致然這樣的修士在十方叢林中任職了呢?當真是匪夷所思!

杜騰會一案,最終以“查無實據”宣告結束。凡是被招至廬山的川省來人,俱都一一放回,同時被告知“感謝你的大力協助和積極配合”。

廬山本身就是風光絕佳的所在,各處名勝不計其數,只是經歷了這麽一出,川省這些被招來問話者,基本上沒人有心情賞玩一番,匆匆道別之後便各自離去——甚至沒人敢結伴同行。

趙然來到山下,在九江城外的潯陽渡口,遠遠目送杜騰會登船。杜騰會立於船頭,遙望廬山,身形久久不曾一動。艄公一聲呼哨,幾根長長的竹蒿伸出,將客船撐離岸邊,趙然向著客船上的杜騰會稽首行禮。

杜騰會這才將目光從廬山方向收回,在岸邊一掃,瞥見了行禮送行的趙然,於是微微闔首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