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何時來渡

石室裏面的無樂慧師沉默了一陣,接著便又開口道:“你不需要道歉,那件事本來就不是你的過錯,真要追究責任,始作俑者便是我的半身,你不過是被牽扯在我與她的恩怨當中,無辜受到了連累,而我從來不曾怪過你。”

端木正道:“那你現在又為何禁足自己?”

“那日意外發生後,我自覺六根不凈,反省自身,發現有許多佛門禪意,我自以為懂了,其實只懂了些皮毛,便在那洋洋得意,以為得了佛祖真傳,世人皆醉而我獨醒,可笑又可憐,於是我立下誓言,不證菩提,永不出關!”

沉默了一會,石室中傳出一聲嘆息,只聽無樂慧師又道:“這也是為了解決我與她的宿命恩怨,過去我總是選擇逃避,以為只要不與她發生糾葛,便能避開命劫,如今才知道,有些事情你越是逃避,便越是避不了。但要解決這累世積累的因果恩怨,非目前的我能夠做到,要找辦法,唯有從佛法中尋。”

端木正嘆道:“其實,逃避也未嘗不是一種解決的辦法,可你逃避得不夠徹底,只是在身體上逃避了,心靈上卻沒有逃避她,反而一直惦記著她,所以才遲遲無法解決彼此的恩怨,反而越積越深。佛門有一則通俗故事,講的是老和尚和小和尚過河,途中碰見了一名女子,最後老和尚背女子過河的事,你便是故事裏的小和尚,表面上不說,心裏卻一直惦記著。”

這則故事在民間流傳得非常廣,講的是有一天老和尚攜小和尚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美貌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於是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麽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

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問出口說:“師父,你犯戒了,怎麽背了女人?”

老和尚方才嘆道:“我在過完河後早已將人放下,你卻到現在還放不下。”

這則故事雖然簡單,寓意卻是深刻,許多人自以為懂了,其實壓根沒懂,有些人或許懂了,可要他們放下“美貌女子”,他們也絕對放不下。

端木正勸導:“執著是苦,你先是執著於逃避,如今又執著於消除,但無論哪一種皆是執著,‘不證菩提,永不出關’,你想證的真的是菩提嗎?你用誓言禁足自己,本質便是你放不下,無論逃避還是消除,都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越纏越緊,你為何不試著放下?”

“我現在不正是在努力放下?”無樂慧師反問。

“放下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無需努力,當你想放下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放下了,而努力便意味著你執著了,意味著你根本不想放下。”

“‘放下’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其困難,許多高僧明知放下便能覺悟,可到死也不曾放下。因為他們太想放下,以至於‘放下’反倒成了心魔。什麽是真,什麽是假,誰又辨得清呢?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若諸法皆空,一切皆是夢幻泡影,我求佛拜佛,苦學佛法又是為何?

都說放下執著便得覺悟,可如果放下執著之後不得覺悟呢?那些個沒有執著,無欲無求,清心寡欲的人,難道一個個都覺悟成佛了嗎?就我所見,庸碌無能之輩反倒是多數。”

端木正嘆道:“佛法非我所長,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我也讀過《金剛經》,上面寫‘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幹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濕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余涅槃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我滅度。

菩薩問,是什麽緣故?

佛答,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無樂慧師冷笑:“你說的經文後面還有一段,怎麽不往下說?

佛問須菩提,是否能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

菩薩答不可。

佛問緣由,菩薩答,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

佛說,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能見到如來的法身。

如果我能破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早已證見菩提,何須閉關修行?我正在做的,恰恰是你所說的,你為何還要來逼我?”

端木正正欲反駁,卻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可不是來跟無樂慧師吵架,就算辯贏了也毫無意義,於是改口道:“我卻是差點起了嗔念,生出爭執心,若要辯論佛法經義,我本就不如你,爭論這些也沒有意義,我只是覺得,你不該猶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