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鴻密冊定劍文,劍歸原主知真兇(第3/4頁)

這一番言語下來,冉秀書卻是有些訝異。

他發現此人見聞廣博,對九洲之事皆能說上一二,哪怕一些上古秘聞也是言之鑿鑿,而且言語之時使人如沐春風,使人不自覺被吸引,遠勝他以往所接觸過的修道人,不由暗忖:“難怪遣得此人出來,這嘴皮子功夫著實了得。”

待把玉霄一行人在儀館安頓完畢後,他便趕來清鴻宮中回命。

嬰春秋見他入內,冷聲道:“為師聽聞,你揚言要與玉霄來使鬥劍?”

冉秀書微覺尷尬,把頭一低,嘀咕道:“不如此,怎麽堵住他的嘴巴?恩師放心,徒兒只是嚇他一嚇,玉霄使者是絕然不敢在我少清地界上撒野的。”

嬰春秋臉色一沉,道:“你還有理?你可知你如此做,乃是開一惡例,我少清莫非今後就不遣使往玉霄去麽?”

冉秀書撇了撇嘴,他這師父就是顧忌太多,少清派行事,何時要看他人臉色了?

嬰春秋也是敲打他一番,少清門下皆有一股不受拘縛的心氣,尤其這弟子是修習極劍,最為講究隨心所欲,若是他當時在場,恐不會開口阻止,見他不再出聲,便把語氣緩和下來,道:“要是彼等再打聽溟滄使者之事,你隨意敷衍過去就是了,盡量安撫住兩派人,別讓他們照面就是。”

冉秀書笑道:“師父放心,量他們也未必有膽子再在打聽。”

玉霄派使者雖至,可對張衍並無半分影響。

自得了玉簡之後,他每日皆在洞府內推演蝕文,不知不覺之中,就過去二十余日。

全篇蝕文不長,共是千余字,解讀初時還很順利,可越到後面越是晦澀,往往要用上一日功夫,才能釋出十余字來。

眼看只剩下數日,卻還有百來字未曾推演出來,他更是不敢放松,起了全副心力往裏投入。

實則如他這等境界的修士觀覽蝕文,多是只能看得十之一二,便就到了時限,被門中收回道書,能從頭至尾看完,且又能有所領悟的,也便只有洞天真人了。

而今他憑著殘玉推演,這才能看至最後。

又過三日,當他落下最後一筆時,還未來得及再多看一眼,那玉簡忽然一合,就化一光虹飛出洞府。

就在其離去那一刻,他驚訝發現,無論自己再是如何回憶之前所見蝕文,卻都是無法回想起來,仿佛自己從未看過一般。

只那解讀而出的道書及那前人遺筆,倒是一字也不曾忘了。

心下不由思忖,這必是清鴻真人所施高深道法所致。

所幸他對此早有預料,若是可用默記法子記了下來,那一月之限便是笑話了,是以從也不曾動過這方面的念頭。

以他眼下功行和對蝕文之領會,對這篇法訣的解讀已是到得頂點,無法再進一步了,除非未來修為能踏入更高境界之中,再重翻此這本密冊,才會有更為深刻的領悟。

正想著,這時洞府外忽有聲傳來,“我既應允秦掌門傳你真法,便不會欺你,若你有緣成就洞天,我可容你再觀此書。”

張衍聽出是嶽軒霄聲音,當即自榻上下來,對清鴻宮方向一禮,誠心道:“多謝嶽掌門。”

那聲音笑道:“你能到此一步時,再來言謝吧。”

張衍等了一會兒,待外間再無聲息,便回了榻上,把案幾上道書再觀一遍,便就一抖袖,將之化為無數碎屑。

這一月來強解蝕文,好若接連不斷與人鬥法,還不曾有過停歇,盡管根基深厚,卻也耗費了不少心神,是以並不急著參修,而是回了榻上吐納調息。

一夜之後,他自定中醒轉,已是疲累盡去。

他望著洞外冉冉升起的旭日,心下暗忖,“化劍之道,無人可以指點,只能靠自身研習摸索,而今我在少清派中已是待了三十載,現下有了這卷推演出來的道書,卻已是不必在此久留了。”

想到此處,當下就有了去意,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不能忘了。

他起身出得洞府,足下一點,乘風往荀懷英修煉之地尋來,須臾到得門外,言道:“荀道友可在?”

玄光一閃,那名劉姓弟子縱身飛出,恭敬道:“恩師方才做完功課,張師叔快請入內。”

張衍徑自往裏去,到了內府,見荀懷英早在階下等候,便就一個稽首,道:“荀道友有禮。”

荀懷還了一禮,笑道:“道友自回來之後,便閉關一月,荀某猜想,應是得化劍一脈的青玉簡書?”

張衍一笑,這卻沒有什麽好隱瞞的,只要將來自己使出劍招來,那自然便會被人認出手段,便道:“荀道友說得不差,得嶽掌門之賜,準以研修化劍之道,只是貴派妙法高深,雖是竭力參悟,卻也不知能得幾分皮毛。”

荀懷英認真道:“道友何必過謙,荀某可是知曉,道友當年正是以蝕文入得溟滄下院,在此一道上實是同輩翹楚,只是荀某修習殺劍一道,卻是難以助得道友,不過有幾位同門,卻是此中好手,道友若有意切磋討教,荀某倒可代為引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