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調白入京(第2/2頁)

如此過了幾日,聽說尚書令大人已經是離開湖州,前往其他州地巡視,湖州上下的官員這才松了口氣。

他們以為這件事到此為止,殊不知,這只是開始。

在第二天,白楚晨就向城府提交了自己關於官員改制和精簡的方案,這一個方案如同一個驚雷,震動了整個湖州官場。

畢竟這事情要觸動的利益太大了,若是按照白楚晨所講,光是常水縣,就得削減差不多二十多個官吏的位子,這還只是初期,之後可能削減的會更多。

那城地要削減多少?

州府呢?

誰都不想被削減下來,所以這方案一出,白楚晨立刻是成為“眾矢之的”,倘若是在之前,他提出這種建議,怕是他立刻就會被革去官職,加以處罰,可現在情況不一樣。

白楚晨是尚書令大人之前剛剛誇獎過的官員,怎麽可能處罰?

若是那樣,豈不是打尚書令大人的臉?

誰敢這麽做。

但白楚晨提出的建議,卻也是不能聽,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行得通,而且在很多官員眼裏,官員制度根本就是不能改,也不應該該的領域。

縣府那邊,祝三江不以為然;城府府令,不以為然,只有主書從白楚晨提出的建議當中看出了一些古怪之處。

這些人裏相對來說最了解白楚晨的就是這位一路提拔他上來的城府主書官,就是因為了解,所以對方知道白楚晨不是那種“沖動”和“無知”之人,相反,白楚晨的政治手段乃是他所見當中極為卓越的。

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會不知道官員制度改革,根本不是他所能左右和掌控的。

那既然知道,又為何會做?

在城府主書來看,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白楚晨有依仗,甚至,對方只是一個棋子。如果是這個情況的話,那誰是下棋者?

答案呼之欲出。

這位主書感覺呼吸有些急促,也是深吸了幾口氣才穩住情緒,若是這麽來看,看那位大人的脾性和習慣,也不是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所以當下,他是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只能是將情況秘密通報了他的靠山,也是州府當中的一位官員。

當然他也知道,就算是自己的靠山,在這種程度的博弈下,同樣是起不到丁點作用,就算是一州刺史,那也不夠看。

他們就像是海上飄著的一艘船,明知道風暴要來,但卻是絲毫辦法沒有,只希望風暴可以快點過去,同時自己的船別翻。

顯然有類似“真知灼見”的官員不在少數,尤其是已經在各地巡查完畢,返回京州的尚書令楚弦“偶然”聽說常水縣丞的諫言,當下是下了一道命令,直接征召常水縣丞白楚晨入京州,成為尚書令文侍官。

這個消息,在京州不算什麽,但在湖州,在常水縣,那直接像是引爆了炸彈一般,震動官場。

祝三江聽說之後,手裏的茶杯掉在地上都絲毫不知。

旁邊主簿一臉不解,壯著膽子小聲問:“大人,那尚書令文侍官是個什麽官?沒聽說過啊。”

祝三江冷艷掃了一眼主簿,暗道你這個廢物白癡,簡直無知,不過此刻他知道還不是發火的時候,所以壓著火道:“首輔閣級仙官,中書令、尚書令、大司徒、大司馬,還有左右上太師,這幾位因為掌管內政大事,外交防務,所以事務繁多,自古是有權組建所屬‘內務府’的,說白了,就是專門為這幾位大人辦事分憂出謀劃策的一幫人,這些人和一般的官員不同,但又淩駕於一般官員之上,同時也是有正式品級的,就說尚書令文侍官,一般都是在六品到四品之間。”

一聽這個,主簿官面色狂變,倒吸一口氣:“這,這,這也太誇張了,這簡直是連升三品啊,這朝會怎麽能同意,吏部也不同意啊。”

祝三江忍不住火了,罵道:“愚蠢,吏部尚書都得聽從尚書令大人的命令,而且,這是尚書令所屬內務府的官職,尚書令大人一人就可以決斷,根本不會經過朝會。”

主簿官聽完,也算是漲了知識,而且是一臉的羨慕嫉妒恨。

估摸心裏想著,為什麽自己就落不到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