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別處事(第2/3頁)

因而等趙勝意識到不對勁兒的時候……

就連他與應大統領說話,有時都得用商量的語氣了。

寶鼎還未到手,王座卻叫他人占了一半去。即便是龍王托付來的人才……趙勝也不大能容忍了。

而將兩人之間的矛盾再激化的,則是昨日發生的事情。

昨日容王在醴泉宮升殿,只為商議一件事。那便是如今既然已占據了半壁江山,同那余帝分庭抗禮了,“容王”這個名號是否已經不足以聚攏民心了呢?

畢竟他們一開始的旗號是清君側。可如今江山已經穩固……似乎應該再考慮些別的事,才好再圖後續。

其實大家都清楚,容王想要稱帝。

但立國為容這件事剛剛提出來,便遭到應大統領的反對。

他反對的理由其實也是很正當的。主要有兩點。

一則,如今大事過半,士氣正旺。最應該做的事是休整完畢之後一舉蕩平余國,攻入京都,擒殺余帝,徹底斷絕某些人兩面觀望的心思。

余國畢竟是一國,而不是什麽烏合之眾。如今戰力頹廢是因為軍備長期廢弛,就好比源頭被斷了水的灌溉渠道。

可余國仍有許多的官吏、武將。一旦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他們將會迅速調整過來、得到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

——好比將源頭的水道再次打通了,那些幹涸的渠也是渠,很快便會重新充盈起來。

可他們眼下所占據的這半壁江山經了戰火,便如同在挖新渠。許多地方還不通暢,政令也無法得到貫徹。眼下容軍雖“善戰”,也只是相對於更加廢弛的余軍而言。一旦余軍依著余國數百年前人留下的經驗再反應過來、或者得到他國的援助,那麽容軍的處境將極不利,甚至有可能葬送大業。

二則,他們眼下在做的事情,實際上是很犯忌諱的。數千年來,哪個帝王不想要開疆拓土,成為天下共主呢?可只有五百年前的慶國顛覆成功了——起因還是前朝鄴帝觸怒神女,被降下了天罰。

至於其他的,就連最強大的離國,也不敢對周邊的小國出兵。因為道統與劍宗不允許這樣做——他們想要人間長久和平,叫萬民休養生息。

而他們如今在做的,乃是忤逆仙人的極大惡事。既然不曉得什麽緣故並沒有仙人幹涉,就應該一鼓作氣直取京都,以免夜長夢多。等余國皇室都死絕了——哪怕仙人們注意到這邊發生的事、想要幹涉,又能怎麽辦呢?

新朝已經建立,官員也被派往四方。只要做得像模像樣,想必仙人們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他們並非對某一國的皇室專情,而是對天下的百姓專情。

他將這兩點提出來了,殿中的官員們紛紛點頭稱是,認為應大統領思慮極周全。為著容王以後的基業計,實在不該在此稱帝——而應到京都去完成這件事。

趙勝亦曉得應統領說得有道理。然而……問題不在於他說得有沒有道理。而在於——

他在殿上公然反對了自己——在帝位這樣的大事上!

且他反對自己,群臣竟然稱是——他們是容王親封的臣子還是應決然的臣子?

第三……那應決然從前只是個江湖人罷了……從哪裏曉得了這樣多的天下大勢!?

他到底是個什麽來歷?

因而趙勝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是在這應決然勢力再大之前解決掉他,還是賭一賭……這應決然的確是忠心護主,當真所說的一切都是在為他著想。

實際上……這選擇也不算是太艱難了。

任何一個想要穩坐帝位的人,都該選擇前者——相對於什麽仙人的幹涉、天下的大勢種種遙遠而飄渺的威脅來說,手握精兵的應決然,才是最最可怕而實際的因素吧。

於是容王趙勝坐在案前,在飲盡一壺美酒之後,招手喚來了身邊忠心的侍者。

準備工作大概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應當是……在這世間所有的“政變”當中,準備得最快的一次了。

其實也沒什麽好準備的。

殺掉應決然這件事已經在他的腦海裏擱了數日,早就想過倘若要殺他,應當怎樣怎樣。

趙勝認為應決然手中的那些人——那些從慶國來投的綠林營,不過是為了榮華富貴罷了。應決然可以給他們的,自己也可以給。甚至給得更多。至於他手中的那些來自黑寨堡的強兵……也只有區區八九百人罷了。他或者叫綠林軍與他們鬥,或者盡出自己手中的羽林軍——一萬人圍殺一千人,難道還殺不死麽?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這殿中的廊柱後布置刀斧手,以屏風遮掩了。差遣人去叫那應決然入殿中來。相談幾句,摔杯為號,兩邊刀斧手盡出,立即將他剁成肉泥。

這首惡伏誅,余下諸人都不是什麽要緊事。他的帝位便可穩固……殺了他,然後便可稱帝。再攜余威蕩平余國——